讲座概况
讲座世界:2005年11月9日
地点:北京 清华大学
主题: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自然观
主讲:董光壁,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主讲人简介
讲座大纲
1. 为什么说传统是创造未来的必要条件之一
文明的产生
我们面临的挑战
2. 如何评价传统的优劣:对未来文明的贡献
3. 天人合一对我们当今自然观的启示
3.1 生成论
3.2 循环论
3.3 感应论
讲座实录正文
【字幕】
传承优秀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
改良社会风气
净化个体心灵
普及汉语基础
【字幕】
“科学主义在中国”系列讲座之二
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自然观
主讲: 董光璧
地点: 北京 清华大学
时间: 2005.11.9
昨天是过70岁的生日,今天是七十岁,多一天。
今天我跟大家讨论的问题只有三句话:第一句话就是说,我们必须尊重传统,因为传统是创造未来的必要条件之一,那是一句话;第二句话就是,传统的良莠不是凭我们的主观愿望可以确定的,要看它在未来文明当中什么地位,起什么作用;第三句话就是这个天人合一的这个思想跟我们现代文明的走向有某种程度的契合。我基本上就跟大家讨论这个问题。我想这些问题的技术性的东西就不在这讨论了。哪一个词在什么年号提出来的,什么人做了什么修改……我想这个就不讨论了。这些东西查书都可以查到的,我们用比较短的时间把我的主要的思想跟大家交流一下,用更多的时间我们来讨论,包括这广州来的这些朋友,也可以大家一起来讨论。
前面两句话我就简单的说两句就过去了,重点的说第三句话。为什么说,要尊重传统,因为它是创造未来的必要条件之一。这个说法,跟说二十一世纪肯定是中国文化的世纪,肯定是中国的世纪是不一样的。也没有说,中国传统是救中国的,救世界的,是吧?我只说到它是必要条件之一。那么,肯定还有之二了,那之二就是西方的文明。为什么这么讲呢?我的根据只有两个人:一个人是汤恩比(注:A.Toynbee,1 8 8 9-1 9 7 5,著有:A Study of History)一个人是【韦尔斯】(不确定是不是此人。注:赫伯特·乔洽·韦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88—1946),英国著名作家,著有:The outilne of history : a plain history of life and mankind,中译:世界史纲),两个都 是英国的历史学家,他们的书,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看,也许有的人看过了,因为这些书都翻译成中文了。汤恩比怎么说?汤恩比说文明怎么起源的?文明的起源就是因为,人类对挑战做出适当的应战,所以他的理论就叫挑战-应战说。什么挑战?首先来自自然,风雨,地震,雷电,吃不饱饭,没有地方住。你要活下去,你就得去摘野果子,你就得【】(3‘53’‘),你就得盖房子。野果子不够吃了,你就得种地,就得养牲口,就这么发展起来的,地球上几十个文明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到现在为止,它仍然是文明前进的一个基本的动力。任何一个社会,如果不面对挑战,它不可能前进;它面临挑战,如果不做出一个适当的应战,它也不可能前进。做出一个错误的应战,一个逃避,是吧,或者说,你偷懒,这都不行。那么我们现在面临什么挑战呢?大家可以去想这个问题。
再有一个就是【韦尔斯】,这位历史学家讲文明是怎么前进,文明的进步,是不同文化的融合,那么,是冲突和融合。大家知道现在【亨廷顿】(4’53’’)(注:塞谬尔·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1927-,)是美国的政治学家,他强调冲突,不讲融合,但英国这位历史学家他讲冲突,他讲融合,冲突和融合才能够产生新的文明。没有这个冲突和融合,就产生不了新的文明。这样一个观点,我觉得大家可以思考,是吧。那希腊文明,具体的我说一下,希腊文明是经过三次冲突融合才产生的。古希腊文明,每一次都是游牧民族把这个农耕民族文化给毁灭了,过了一二百年,再重新恢复;完了,第二批人来,又毁灭了,那么再恢复;第三批人来,又毁灭,又恢复,就是现在,现在我们所推崇的古希腊文明。中国这边呢,大家知道,看汉武帝就知道,跟匈奴的战争,是吧,我们没有毁灭,没有毁灭的结果呢,是我们农耕文化把游牧文化同化了。同化的结果就是我们一直引以为骄傲的,说我们这个中华民族的这个文化可以把所有的文化都同化。那么,现在还能不能同化来自西方的工业文明呢?肯定是同化不了,是吧,即使是同化了,也没产生新的文明。欧洲没有同化。游牧文化跟农耕文化的这个冲突和融合产生了现代的文明,也就是说民主,是吧,市场和科学,也就这三大件,那么同样的,同样的冲突,在我们这个欧亚大陆的东边就没有产生新的文明。
这样看,如果他们两个的理论是正确的,或者说他们的观念可以供我们思考当前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当前的冲突是什么,未来的文明在这个冲突中怎么产生。那么这个问题就是现在这个冲突是工业文明跟农耕文化的冲突,中国已经被冲了一百多年了,一百五十年了,是吧,从鸦片战争开始,这种冲突,我们是做出了什么样的反应,要对这种应战我们是什么样的反应,现代化,工业化,没有人提出在这个冲突中我们要产生一个新的文明,也没有人提出这种新的文明产生是什么条件,那我们现在只是学习,模仿西方,能不能产生新的文明,就像,游牧民族模仿农耕文化,就是,北方的,长城以北的,模仿长城以南的,结果就被同化为长城以南的,那么现在我们还是模仿西方,就同化到工业文明当中去,产生不了新的文明,如果还想有所创造,那只能,把我们的传统作为创造未来文明的必要条件之一。不知大家能不能接受这个观点。接受不接受都没有关系,可以研究,【讨论】(8’29’’)(注:不确定是否准确)思考。不管这个传统是好还是坏,它都是你产生未来新文明的必要条件,就是不管你父母是丑还是美,那要生一个后代,一定要有一个父母。母本文化就是我们的传统,父本文化就是来自西方的文明。但是你不想,不想产生一个新的后代的话,我们把它比喻成,一个后代的话,那么你就克隆一个,克隆一个文化,那么我们代代传下去,象保护京剧,保护什么的保护下去,是吧,那仍然是旧的,它不是一个新的。中华民族之所以受,受欺辱是因为你在创造现代文明当中,落伍了,同样是游牧和这个农耕的冲突,在西方产生了,创造了新的文明,在东方,是维持了一个旧的农耕文化,也就是农业文明,那么现在如果我们还满足于同化,那我们只能同化到工业文明,如果你还想创造新的,你两方面都得【干】(9’54’’)(注:手机铃声,没听清)。这是我们讨论,我们最后要讲的那个问题的一个前提。第一句话,(笑)。简单的就说这么多,大家详细的可以去看书。
第二句话,就是说,传统究竟哪些是精华还是糟粕,我说的是【】(10’22’’)(注:没听清),不是凭你主观来说,这个大家分歧很大嘛,有人说那个是好的,有人说那个是好好的,大家不一致啊。研究传统的人就把传统看的好的不得了,不研究传统的,就觉得传统不好。那,去年十二月,我也到你们清华来,跟杨振宁先生,那次,你们的好多人都去听了。那就是很不一样的意见,比如说中医,那香港的陈方正就说那是活着的中国传统科学,杨振宁先生说,我早没准备听说你这个意见,早听说这个意见早跟你吵了。【它就不一致,那算什么科学嘛】,(11’15’’)(注:没听清)可以意见不一致。究竟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既然大家不一致,你有什么标准?我想,唯一的,比较可靠一点的标准,就是看在未来的创造新文明的过程当中它能不能做贡献。如果不能做贡献的话,就成为可有可无的。所以一个人,在一个家庭里要可有可无的话,你想你怎么活下去?是吧。一个人在社会上成为可有可无的人,那你怎么活下去?有你没你都可以。所以一个民族在这个世界上成为可有可无的民族,你怎么能够立足民族之林呢?不可能的。之所以这样,你大大小小总的得创造一点啊,你不能只会模仿别人唱歌,你当模仿秀,模仿的最再好,你也是模仿别人啊;你学雷锋学的再好,你也是照着雷锋做,你没有创造出雷锋那样的风格来。如果一个民族,就是说,美国的,英国的,我什么都学到了,你仍然也是一个模仿。所以外国说你们,大家都是学科学的,我也是学科学的,人家就说我们是模仿的科学家。【当面不说】,(12’56’’)(注:没听清)背后..是吧,就说中国,千万,总结科学经验就总结中国的,千万不要象中国那样,搞了一百多年科学,没有科学。这就是人家真实的对我们的批评。有没有科学,我们有多少科学,对世界科学做了多少贡献?既然这个新的文明――政治民主,市场经济,科学技术,我们在科学技术做了什么贡献?一百多年来,我们的贡献率也就是万分之几。怎么算的?我们的国际论文,百分之几,占世界总量的,这百分之几,只有百分之几有人看,就是引文率比较高的,两个一乘,不就是万分之几吗?你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对科学技术的贡献只有万分之几,你说这个民族是不是有点可有可无?至少在科学技术,这可有可无。没你,世界的科学技术照样前进。那我们这一百五十年来,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就是反法西斯战争。这个贡献给我们的报偿是什么?就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如果你没做这个贡献,你凭什么成为政治五强啊?那就是因为,你在世界上不是可有可无。在政治上,我们不是可有可无,对吧。反法西斯做出贡献,那么邓大人告诉我们,到2050年,是吧,我们从1945年打败日本,到2050年一百年。这一百年我们干什么?说我们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什么意思?我们经济上要做贡献,为世界的经济发展做贡献。可是大家并不都这么想啊,有的人想自己发财。想自己国家的富强,中国富强,你中国富强人家害怕,你说我中国对世界,对稳定世界经济市场做贡献,人家不害怕。你说和平崛起,人家照样害怕,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做贡献。所以你一个人暴富起来,人家看暴发户不一定是什么行为呢,人家怕。就是你日常生活,我们在社会上,你一个暴发户,突然发起来了,你也是害怕,你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但这个暴发户他不是暴发户,他经济富起来,他做了很多好事,是吧,他为他的社区,他的家乡做了贡献,人家就不害怕。你一个民族,一样的,你光你自己经济达到什么什么水平,没有用,你不对世界经济发展做贡献,人家还是不认你这个帐,对你不放心。所以我很不满意我们的宣传工作,就是老说我们怎么样怎么样,我们自己怎么样怎么样,我们自己的科学怎么样怎么样,我们也都上天了。你上天了是上天了,既不是第一,也不是第二,是第三,差了40年。模仿我们上去了。人家不看你,说你上天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啊?人家问的是这个话,人家可以对你上天表示高兴,同情你,是吧,但你,你上天对世界有什么贡献啊?人家还怕你上天,扔原子弹呢,从那上面。这是真是的想法。我们的一个民族的这个人格,怎么表现出来?就是要对世界做贡献。我想我们的主要的思想,应该转一下。从满足于自己生活水平的提高,繁荣富强,多想一想怎么为世界做贡献,使我们的民族成为不是在世界上可有可无的民族了,而是有所创造,有所发明的。说的更严格一点,就是说,我们在创造未来文明当中,要做贡献。那么下面我就说第三句话,我们重点说第三句话了。
第三句话就是说,我们怎么样去做贡献。我们怎么样应对这样的挑战,我们面临的挑战?我们怎么样在文化的冲突中,融合中,去创造未来的文明?这个课题是太大了,可以各个方面都去想。别的我们都不想了,今天就这么点时间,我们就说这四个字吧――天人合一,因为它争论很大。杨振宁先生开篇就,天人合一阻碍了中国的科学发展。中国科学之所以贡献对世界贡献率百分之几,就是因为天人合一引起的。是不是这么回事?假如说你们,在这儿念博士也好,念硕士也好,说你们考试不及格,论文没通过,学位没得到,是怪你们的父母吗?怪你们的祖父吗?再往上追,怪最老最老的祖宗吗?怎么能因为现在的人废物怪祖宗呢?(听众笑)你说这个孔夫子对你有多大影响?积极的影响有多少,消极的影响有多少?我觉得没有多少,尽管你们的骨子里面,有很多的孔孟之道。至少有,你们自己不注意的,有60%,我可以这么估计,不信你们就回去查,随便写一封信,完了你们再对一对孔孟的书,你们看看那里面都是有多少都是这个,至少60%。那40%是来自西方的。即使是这样,那现在我们没出息,我们的这个民族没有出息,是因为孔孟吗?不可能吧?不要自己废物怪祖宗,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通俗的说法,怪我们自己。哪个时代落后了,哪个时代的统治者要负责,哪个时代的当事人要负责。比如说我们在,我们的落后是一千年,一千年以前,你看这个欧洲这个混乱,你看那个十字军东征那个乱劲你就知道了,连个欧洲的概念都没有,你看看现在,统一的欧元,统一的外交,统一的宪法,这一千年人家有多大的变化!人家创造了一个新的文明,这个文明要传播到美洲,而且要通过这个侵略战争传播到中国,亚洲,非洲,对不对?中国呢?从那一天不如一天,那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峰,在宋代。以后就一天不如一天。具体说吧,它不就三大件吗?一个民主,一个市场经济,一个科学。你看看民主,秦始皇,当皇帝的时候,那大臣们还坐在一起讨论问题呢,讨论国家大事,对不对。坐着。到了宋朝,就立着。大臣立着,皇帝坐着。再往后,就得跪着。是不是?(听众笑)这电影上你都看得出来的。再说以前有宰相,皇帝是国家的象征,是吧,国家元首,但治理国家的是宰相。到朱元璋那开始,把宰相给取消了。他一个人包揽天下了,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治理国家,完了,建立一个秘书处。都听他的。从那一直到,真正专制就是从朱元璋开始那儿。朱元璋干了什么?朱元璋修改孟子节文。(注:明初刘三吾秉承皇帝朱元璋的意旨搞了一本《孟子节文》,删去了八十五章(以章数计,删去了全书的三分之一,以字数计则删去全书将达五分之二))孟子说皇帝不好,可以废了他。这个朱元璋受的了啊?这个,这个孔孟之道说这种话,就命令这个刘三吾啊,搞个孟子语录,叫孟子节文啊,【原文】(注:补充)(22’43’’)40%的都给删掉了,都是这种民主思想。你说中国怎么可能有民主?就这样下来,这本书现在只有两本了。一本在北京图书馆,一本在山东大学,你们可以去查。对一对,有人都对了,多少句子,多少条。中国就这么【下来的】(23’06’’)(注:没听清)你说谁负责?象这种东西,统治者不负责落后,这一千年。一千年所有历代皇帝都得负责。还谁负责?历代知识分子都得负责。你科学搞不上了,你科学这个中国的顶峰一个劲的跌落,人家那边一个劲的上升。光是皇帝的事啊?知识分子没有责任?不可能没有责任啊?你当事人怎么没有责任?皇帝让你搞,你不搞,你不一样【有责任】(23’39’’)(注:补充)吗?给你提供条件好,你可以做的好一点,提供不好,你可以做的不好一点。有的人你给他提供好,他还懒着呢,什么不干。那你说,皇家子弟,王公大臣的子弟条件差吗?他们有几个有出息的?没有几个,很少。不能说一个没有。那皇家子弟,最后一代皇帝连儿子都不会生了,已经都废物到这种程度了。(听众笑)这不是一朝,一个朝代,几乎都是这样,养尊处优到这种程度。什么原因咱们不知道。是吧。不一定条件好了就能够创造。那,那汤因比这就不对了,对不对?你对,对这个挑战能够做出适当的应战,他就能够创新啊。他你条件特别好,没有挑战,你也就没有应战了,那还有什么创造?那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太多了,是吧,不管是来自自然的,还是来自社会的,我们对日本的挑战做了一次适当的应战,那就成功了,那就人家就认我们的帐了吗?我们就当老五了吗,在世界上。就是这么个问题。所以我们不能,不考虑这个问题。
现在说到这个天人合一,议论纷纷,解释也不一样。你们在清华大学的教授,他讲了一句话,说这个天人合一是一种世界观,天人合一是一种思维方式,天人合一是一种人生境界。天人合一是一种什么样的世界观?天人合一这种世界观就是天人同构。不是大家所那么理解的天人一体,也不是杨先生理解的,天和人都是一个规律,那怎么能发展科学?不是这么回事。怎么可能呢?天人合一首先是在天人相分的基础上啊,你不分有什么合一可谈啊?怎么合一啊?天这么高,人在地上,怎么合一?就从数学同构的意义上。就这么一个思想,我觉得,经过,现在有些人认同我这个提法,至少象社会科学院的一些人。那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既不是自然中心主义的,也不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而是以天人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思考宇宙和人类的问题的这种思维方式。这个应该是很好理解的,是吧,我不必去引经据典的来论证这个东西。那么它怎么是一种人生境界呢?这个就得学习学习清华大学的老教授,冯友兰先生怎么说的,人生有四种境界:一个是自然境界,象猪狗一样的;第二个是功利的境界,知道为自己,自私了;第三个境界是道德境界,知道要考虑和社会的关系,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第三个,就天地境界,天地境界要把自己作为宇宙的一员,这就是冯友兰先生讲的。几十年前,70多年前,我记得。我们现在还来学习他这个思想。这个我们都不说了。因为这个我还说。下面我们扣到这个自然观这个上面。天人境界的自然观,既然我们是一个同构,就是怎么看待自然。这一个非常简洁的,就是自然和人类社会它是同构的。同构就说我们在描述上,可以用统一的原理来进行描述,统一的原理并不等于说不一样,比如说最近,大家看到有一个世界未来五百强,这是一个日本人,叫【木内效】(29‘09’‘)(注:不肯定。相关信息:企业的自然课 从雨林中寻找持续盈利的商业法则 (日) 木内多知, (美) 比尔·舍尔曼著 What we learned in the rainforest Tachi Kiuchi, Bill Shireman 潘海燕,李莹译 ),他本来是三菱的一个美国总裁,我见到他几次,他这个总裁不干了,看到一些公司倒闭,或者是因为道德问题,或者是因为对环境的问题,很大的公司,象安然公司(注:安然(Enron),总部设在休斯敦的世界能源巨头),是吧,都倒闭了,很正常。有一个针对财富五百强,只管营业额的多少,挣钱多少,他又提出了,除了挣钱以外,还要有道德,社会的道德;还要有环境的保护的责任,三重责任。就是说,你看待这样一些问题,他本来这些东西,它是从现实的这个社会,就是说我们说的工业文明,或者说工商文化,它也衍生出一些跟我们现在要讨论的天人合一的这样的一些思想有某种契合的这样的思想。我跟他说,我说你这样,就是我们中国那个儒商,你这个,深层次的,你也可以,你们日本已经,古,一二百年前,已经有几名儒商了,你也算一个现代的吧。他也挺高兴。干什么了?他带着一批经理,董事长,坐着直升飞机,从直升飞机上跳下来,跳到哪?跳到热带雨林去。干什么呢?从热带雨林去学习怎么去经商的道理。怎么学习?你看,热带雨林里各种各样的植物,大大小小。那里的土地最不肥沃,但是各种植物,都各得其所,都在生长。那么,怎么样从这里面,去学习经商的道理,营业的道理?那么他写了一本书,【】(31’33’’)(注:没听清)这本书就从雨林中学习。我给他中文翻译的,我说盗法自然,给他翻译的这个书。大家知道了,所谓天人合一,最重要的问题,特别是《易经》的这种哲学思想,推天道,明人志。做人的道理从哪来?从天道去学习。天道的相当一部分就是自然。有一个是自然的天人合一,从那里面去学习。那现在人家,真有人这么学习。人家这个工业文化,工商文化,人家都要从那去学习怎么做。我说的是,就是这个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跟我们现代文明的发展趋势有某种契合的程度,并不是说它那思想是从这来的,不能这么说,现在不是从那来的。我们不能看到相似,契合,就说成源流关系。这是两回事。源流是从那流下来的,是吧;差不多,契合。往往在这个问题上搞错了。那么我们现在如果沿着这个思想,那按照杨先生讲,它阻碍科学发展,我这还说未来可能要从这吸取点东西。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考。我也不保证我说的对,但我说出来,我也不怕丑。你们可以来批评,你们也可以来思考,你们千万别信我说的对就是。你们可以,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在这么想,想的对还是错,由你们自己去想。你们每个肩膀上都扛着自己的脑袋,不要光听别人的,听了不要轻易的相信,轻易相信就不科学了。
那么我的想法,这个天人合一这个给我们这个自然观就有三条最基本的【】(33‘44’‘)(注:没听清)。一条是生成论自然观。生成论。生成不是构成。这是一个。再有一个是循环论。循环,大家不是讲循环经济吗?循环经济从哪儿学来的?大自然这个水汽循环,血液循环系统,呼吸循环系统,多少循环啊,现在经济也要循环上来,这个循环原理。还有一个感应原理。这是同构这样的基础上。最早这个感应原理有董仲舒讲这个天人感应。天人感应我们可以说自然跟人类有感应啊。你把自然逼的太什么了,自然就给你报复,当然就给感应了,对吧?这看你怎么想这个问题。你老想说,这,他吓唬皇帝的那个天人感应,让皇帝少干坏事,多做点好事,那也不是坏事情,它是一种策略。但是真正,它作为一种原理,作为自然的秩序原理,这个感应原理很重要的。为什么打雷,为什么下雨,月亮为什么跟潮汐有关系,这都是,考虑这些事情。这三条原理并不难理解,是吧,那我现在就说说,它跟现代科学是不是很先进的,很前卫的东西,就这东西,生成原理跟构成原理是完全【相通的】(35’31’’)(注:没听清),相反的东西。什么是构成原理?也就原子论。花为什么是红的,盐为什么是咸的,人为什么会做梦?怎么解释?都是原子分解和结合的结果。你们想一想,你们跳出这个圈儿了吗?所有老师教给你们的都是这一套,只是说现在说不清楚罢了,怎么做梦,就说不清楚,什么样的原子分子结合就做梦?不清楚。盐为什么是咸的,那就很清楚。NaCl原子,对吧?花为什么是红的?也说清楚。那有相当一部分说不清楚,有的根本就没法说。这个事情就发生在50年代,1950年代,这个事情呢,就是海森堡,德国的物理学家,说两个粒子一碰,基本粒子一碰,碰出三个到五个来。这碰出这五个,分量比原来那两个还要大的多。好比两个苹果一碰,碰出四五个西瓜来了(听众笑)。那你说,这两个苹果是由五个西瓜构成的?这说不通。海森堡说别这么说了,我们就说这两个西瓜一碰,就产生了五个西瓜。什么叫基本粒子,场论呢?量子场论就是这种东西,就是专门描述基本粒子产生和消灭的理论,还有一个产生算符,一个湮灭算符,你们学理论物理的都知道。但是,你们教那个场论的老师都不一定清楚这是一种生成论的自然观。不信你们就回去问。只有美国的派斯(注:Abraham Pais,研究领域涉及基本粒子过程,对称性及量子场论)最清楚,他讲的非常清楚。这个原子发光,发出的光子,那没从原子这出来的时候那光子在哪儿?哪也没在,根本就没有,就是那一个瞬间产生的。说放着一个β衰变,出来一堆电子,那电子没出来之前,在原子核里什么地方?哪也不在,根本就没有,原子核里。就是那种弱相互作用的那个一瞬间产生的。这样一种思想只有那种大物理学家他才能够清楚这种东西。你想一想,树怎么长起来的?一粒种子变成一棵大树,怎么?生长出来的,那不是说用一堆原子把它堆出来的,对吧?长出来的。本来这个生物,都是,都是很清楚的。物理嘛,本来都是机械,一个机器怎么攒出来,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攒出来,它不会生长。可是到一研究基本粒子的人那儿,他就得用那种观点。生物反而落后了,生物从一开始就种子怎么长成树,结果它的理论呢,反而没有一个描述生成的一个数学的理论来证明这个过程。你看,这是生成论。生成论和构成论的区别关键在怎么看待变化。这是一种自然观。你把变化看成不变的要素的分解和结合,这就是构成论,就是原子论,这就是现代科学,就是这样的。如果你把变化看成是产生和消灭,那么这就是生成论,也就是说我们,不很准确的说,黄金怎么来的?黄土变来的。这土五百年变成铁,再过五百年就变成银,铜,再过五百年变成银,再过五百年就变成金。生成出来的,黄金是生出来的,一步一步生出来的。这个当然不是很科学的,但是这种思想它主导着。一直就这么想问题啊。就象一颗种子长成树一样,你金子也是这么长出来的。其他一切东西,甚至于可以问,那个,汽车说什么?对吧。但是它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其实这种方法,在计算机里,你们描写一套轨迹,有一个【生命法,是吧?】(40‘18’’)(注:没听清)你写程序,用生命法写程序。一条轨迹怎么出来的?两点,A点亮了,完了,A点灭了,B点亮了,完了,一点一点,一亮一灭,乒乓球似的往前走。变化是什么?轨迹的变化是什么呢?就是生命。这个粒子在那个地方灭了,在下一个地方生了,就行了。那牛顿力学怎么说,这粒子是在那儿走。那你有些东西,象汽车,怎么在地上跑,你可以那么描述,那基本粒子就不能那么描述了。就是说,这样一个思想,应该说,还是有用的。大家如果在科学上想有点发明创造的话,只要你思考,你把它看成,传统的东西看成是创造新的东西的必要条件之一,你不要单靠它,它是一个母本文化,你再找个父本文化,杂交的总比找个插枝的长的要好,是吧?插枝是克隆嘛,是吧。杂交,为什么,为什么这个生物采取了一个两性生殖繁殖后代?那是最有利的,最有效的。文化也应该采取两性的繁殖方法,应该通过冲突和融合产生新的文明,而不应该克隆,而不应该把另外一种文化同化掉,而应该是吸取双方的精华,产生新的文明,生命。这个你把它变成一种科学的思考方法,研究变化,观点变化一些,你在理论上,在数学上,在各个方面都可能有些新的创造,是吧,这是生成论,还要说这个循环论。
循环论是在生成论的基础上。生成论,今天下午我们在讨论这个生成问题。生成有两种生成,一个,大家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二,三,等差级数的生成法。还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个是什么?等差级数的生成法。(听众:等比),等比,等比级数的生成法。那么你看,这种东西根深蒂固,不管它在老子的那儿,还是在谁的那儿。而且它有了模式了,怎么生成,是吧?给你符号化,这个是很少有的。那么这个东西你还要看,如果它不跟循环原理结合起来的话,那我们称之为进化。进化论实际上说不清楚的。究竟是进化论呢,还是循环论呢?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清楚。现在反正进化论在生物里占了上风,社会也是进化的,什么都是进化的,文化也是进化的。大家想一想,这么进化下去,最后的结果怎么办?没法想象。说能量转换,这种能量转化成另外一种的能量,那么最后,会不会转不动了?其实如果你能够循环的话,你只有两种能量就可以了。从a我转换成b,b再转换成a,两个要循环起来,它可以用之不尽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啊。为什么现在提倡循环规律?为什么你心脏里的循环,血液循环系统,地球为什么它,大气啊,水分都循环?为什么?你怎么不说水分进化系统?我们也不说血液进化系统,也不说空气进化系统。它要你维持一个稳定的一个系统,开放的系统,它一定有一个循环的机制在里面。那么这样一个思想,既没有进到我们科学研究,建立科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它现在已经变成经济理论的指导思想了,对不对?它没有进到自然科学,比如物理学,怎么用循环论?能量守恒和转化,这个还不完全是一个循环论。就是说能不能用上去?我觉得可以思考。这种东西,用到政治上?用到政治上中国古代早就用了啊。五德终始。这个朝代和那个朝代,它要循环的,是吧?现在经济也用了,其他的也都用了,那么自然科学本身用不用?怎么用?外国人还没有用呢,那如果大家发明出来,那也许对世界能做点贡献。如果你们发明不出来,动动脑子,也还挺愉快的,是吧?也没有什么关系。那么这个循环论,这个问题,在社会政治上是遭到批判的,对吧,历史循环论。而这个在【solen ,wenner】(46’05’’)(注:没听清)那里面,它是整个从自然到社会的一个大循环,而且具体的日子都给你算出来了,多少年的。这个你们用计算机都可以模拟的。这个我们不管它。就是这样一个思想,它对不对,我们都可以考虑。它是一个特征。我们也不能说它对,还是那个话,我们不能凭我们主观愿望判断它是良莠,凭我们的主观判断它是精华还是糟粕,就看它在创造未来文明当中,能不能起到作用。起作用就好。胡适先生在五十年代就说,大家,说这个传统批判的太厉害了,胡适说,不用害怕,不用怕这个传统文化的死亡。该死的就得死,该活得就活。活不下来的,就是可有可无嘛,死掉的就可有可无。是吧?缺你不可的,你想死都不让你死。巴金,植物人也不让他死,【非得挺费劲的】,(47’19’’)(注:没听清)需要他。要我是个植物人,早就送(听众笑)。它就是这样,它需要他。他就……
感应,感应论,感应论实际上跟我们的四种力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物理学四种基本力嘛,引力,电磁力,强力,把原子核结合在一起的,弱力,原子核怎么散开,是吧。那么这样的,你说这种思想,我们说力,它是说感应,它实际上,讲的是这个,它用的是这个词。当时我们要翻译不翻译成力,就翻译成感应,四种感应,它也就是四种感应了,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说它解决的问题,它首先解决社会问题。但是象王充这样的,用这样一个思想解释自然现象也相当的多,大家知道有这么回事,但是解决不成功。我们现在没有必要再回去说那个解释的多么多么好。我们现在有了科学了,我们早把那个丢掉了。那问题是,你能不能,这里面有一点新的东西,可以解决我们当前的自然科学的里面这种不同东西的关系。因为你这个,它讲这个构成论基础上讲这个力啊,讲这个相互关系啊,跟生成论的基础上讲这个关系是不一样的。你这个感应论这样一种思想怎么用,我觉得是值得思考。
那么更多的东西,我想,这个天人合一的东西可以说很多的东西了。我想我就不说了。这边文章也太多了。我就简单的那么三句话,重点呢讲了这一句话。那么主要的还是想到我们国家对世界的科学贡献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在这里头想点办法。这个办法可能想的不对,也没有关系。我们去做,做成功了也好,不成功也好。上次开科学史会,我的一个题目叫不以成败论英雄。他们都听不惯,说这个不以成败论英雄,还有什么英雄呢?我说,那你说这项羽和刘邦打仗,为什么司马迁说这个项羽是英雄呢?因为英雄他是一个,是一个伦理,道德的概念,对吧?那么你科学要不要?什么也做不出来的是不是英雄?说他发明了几条定理是英雄?科学跟这个【跑百米】(50‘49‘’)(注:没听清)不一样啊,跟跑接力可能有点类似。你想想,你一个,所以我发一个理论,要有实验来证实,而且还要重复,你看。证实理论的那个实验,第一个实验,可能还受到奖励,第二个就不给奖励了,对不对?第三个,第四个还得接着做,必须很多,大量的重复,支持这个,才能够使这个理论立起来,甚至于几百年之后,还要做这个工作。那这种人他有什么发展?他不就是为了使那个理论更正确一点吗?真实度更高一点吗?或者是觉得怀疑它,它不能成立,把事情弄清楚吗。他明知道他是得不了奖的,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科学只讲第一,不讲第二,他明明知道啊。那你说这样的人,没有这样的人科学能发展吗?肯定是不能发展的。大家都去做第一,没做有第二,科学一个理论都立不起来。科学这个东西它很怪的。所以我想,我们还是努力。我的主题还是想,我们要为世界人民做点贡献,我们这个人格啊,再,按照我们冯先生的要求,再拔高一点。我们不做那个自然的境界,也不做那个功利的境界,至少我们做一个道德的境界,如果好的话,我们能够达到天人境界,把自己看成是宇宙的一员。谢谢!
【字幕】
文化建设
任重道远
我辈青年
踊跃担当
文化+公益+青年
学堂电话:010-62758431 62750765
学堂网页:http://www.yidan.net
电子信箱:yidanxuetang@yahoo.com.cn
学堂地址:北京大学承泽园十七号 100871
(全文完)
附
1. 整理说明
(1)本光盘由许文华整理。
已经标记出不确定的地方和附加注释的地方。
(2)责任信息
主讲:董光壁(北京,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录入:许文华(E-mail: xwhhwx@yahoo.com.cn)
完成于2006年12月12日,约一万两千字。
2. 整理感想
我们必需站在过去的坚实地基上,才能创造明天。过去的文明何去何从?董先生的答案简单有力!
国人向来有胸怀世界的传统。如今我们还有这样的魄力和能力吗?如今的世界远超出我们传统的见识。道似乎更加难以企及。然而推人道,即可明天道。天道和人道,本是贯通一致。董先生所讲,要对世界文明做贡献。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本分。去尽心,即是尽人道,也就是天道。不需到别处另寻个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