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晨读经典:让生活做主(2007.04.24)

张若渔

人文日新,从青年起!青年日新,从晨读起!4月23是世界读书日,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20多所高校社团发出倡议,号召青年们晨读传统经典。倡议者们还希望在明后年推进大中城市公园晨读和城镇社区晨读活动。(423《北京晨报》)

当今时代是一个世俗化的时代,读书自然成为一件功利性极强的事情。也因此,中国传统经典书籍的落寞寂寥被很多传统人士引为心中大痛,必欲徒手改造,读经运动由此风生水起,而今北大、清华等高校倡导的晨读经典亦不过是这股风潮的延续。

对于读经,坊间舆论从一开始就分化为两大阵营:追捧者看重的是其对中国重新发现传统的冀望;而反对者所担心的是其蒙昧主义元素的谬种流传。不难看出,二者皆陈义极高、立论甚深,表情之严肃在不知不觉中拒斥了同情之理解的智慧。

其实,读经活动远不是你死我活的文化角逐,承载不了那么多的微言大义。在我看来,它只是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跟吃饭穿衣一样稀松平常。也因此,我非常喜欢一耽学堂总干事逄飞的话,青年人早起读书,诵读经典及诗文可以振作精神,涵养性情,用简切易行的方式亲身体会,从作息规律的养成改造自己。

逄飞的话之所以让人乐于接受,是因为他把晨读经典还原到生活和人性框架之内,而不是拿文化、传统、信仰、主义等等这样的大词来施行大义凛然的教育,读经就此成为一种忠于内心而不是忠于传统,更不是忠于政治的人格本色。

应该说,对于所有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播的人士和行为,我们都心怀尊敬,毕竟恢复今人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是一种责任。然而,传统文化再伟大也不如生活伟大,永远也不能强迫今天的人们把四书五经当成必修课,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把经典融入生活和人性之中,而不是相反。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