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6-7)
高岩:
你好!
因为对于文化建设的共同兴趣和关注的缘故,我们又要一起做节目了,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并且尤其是因为你的从新闻舆论立场出发的缘故,我更加感到欣慰——我们的这个时代,这个时代中的国家和这个时代中的人民,无论是从民族复兴的整体角度,还是从个人心灵的实际需要,都需要真正的关心和介入到民族文化灵魂的重塑和培养当中,不只是在知识的层面上,而更应是在行动的层面上,道由人显,我是指血肉、汗水、声音中活动的文化方式,每个人都应实际的出力,投身到建设大众福祉的洪流当中;高岩,你和午间一小时节目组关心我们一耽学堂的工作,这是对于我们的支持和肯定。文化上的一种理想它是公共的和开放的,是所有活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年轻人共同的历史使命和职责,我们一起来为社会风气的好转而做一点事情,让更多的人感觉到、了解到我们的社会风气正在好转,有人正在埋头苦干,正在努力前行,这让人感到多么高兴呀!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我们学堂的每一个人都会对你和你的同事的关注和支持表示由衷的欣慰!这本来就是我们共同的事情嘛。
上面一段大概的说了我办学堂的一些想法。从去年12月份起我就开始单兵作战,成为我们学堂的第一名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名专职义工;在那之前的一个月我就辞去了工作,苦闷中的我开始思考文化的出路和我的压抑在心底里多年的已差不多要被忘记的想法——那是我学习哲学的初衷,冬季的未名湖畔我日夜的徘徊,也曾到季羡林那里去诉苦——
而当我决定要义无反顾的开始行动的时侯,一切计虑都消退了。“第一,如果你们心里有一种你们自认为是值得珍视的信念或理想,那么,好,第二,你们就要为这个信念或理想而行动,至少是付出与这个信念或理想在你们个人心灵当中所占比例相对等的时间和精力,这样,你们才对得起自己”;“如果你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以文化的职责和使命而自诩的人,每一个都觉得自己的思想高超其余且堪为社会发展的标度的人,你们每一个这样的个体,如果不能为着文化的共同的建设而走到一处团结起来,互相学习协同工作,那么,每一个人都将是彻底失败的,你们的那些原来的清高的想法也终将是不值一提的,务请各位深思,文人不能做事是个耻辱”;“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有个通病,只说不做,或是做的与说的还有差距,甚或说的与做的相反,这是个知与行的问题,很简单也很难,是一个第一位的问题,也是一个惯彻始终的问题。古人讲的格物致知是要在事上格的,要在日常生活与待人接物上格的。是真的要为你们自己的人生原则和思想理念付出汗水和辛苦,只有行动的世界才能孕育思想,所以我们学堂里有“干事”,就是脚踏实地的干事情的意思,我是总干事,就是总在干事情的意思,我不是官,许多一线的和琐碎的甚至是杂务一样的事情都要我亲自去跑,去做,我是在为我自己服务,也是在为你们服务,我是我们的这个事业的勤务兵。思想的起点不是在很高的地方,而是在很低的地方,从实际生活的状况和需要入手,这是我们学堂和文化建设、民族复兴共同的生命线。”这几段话是我在给各个高校义工和学堂里的一些积极参与者开会时经常讲的,还讲过其它许多的话,其中有些是比较重一点的,但都是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我自己做的也不能说是尽善尽美,也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我希望我们志同道合的一群年轻朋友能共勉,能互相促进互相扶助,因为毕竟这是一个大家的事业,只有每一个人都能参与进来的事业才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真正需要的文化建设的事业。
也许,上面的许多话看上去未免太训诫性了,或是太书生意气了,下面还是谈一谈我的实际生活吧。在初创时期,我整日奔波,写文件跑印刷再张贴,招人开会谈话分派任务带头实际操作,跑各个中小学劝说校长合作,逐人听课指出缺点反复讲明授课注意事项,外联寻求支持和借鉴经验,在工作中随时替补和全面督导,往返于五大院校之间……当我做着所有这些杂事时,我只有一辆自行车和一个呼机,没有固定电话,没有手机,没有经济来源……二三月份时,常常是忙到晚上12点,早上6点多就得起来,中午没有时间休息也没有地方休息,后来,有朋友开始送我质量好一些的自行车,送我电话卡,捐钱……现在,我们学堂有了一百二三十个来自七所高校的年轻人,五十多个博士硕士,每周授课的中小学对象超过一千二百人,在为期近四个月的一耽学堂春季学期中小学传统文化启蒙授课即将结束之时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不只是知识,“人文日新,从青年起”的以体认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首都高校大型系列文化讲座已率先在清华、人大开讲……每个人都是义工,不计报酬,自愿自觉的奉献……
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在这其中的感受,我不想再多谈。应该由我们的干事和义工来谈谈他们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了,让他们有个畅所欲言的机会,有个表明心志的机会,有个感召同道的机会,有个鼓舞同侪的机会,也有个与你和你的同事们交流的机会。
仅以我个人的名义再次感谢你的关注和支持!其它需要的内容请及时告诉我,我会尽快补充,写出来给你。
礼
逄 飞
20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