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儒学震动欧洲 是"西方民主"的起源(2008-08-26)

大公报(2008-08-26)

 

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中,儒学曾起过巨大的启蒙作用。许多东方人认为,现代民主就是西方民主,儒学是现代化的文明障碍与精神桎梏,此真乃历史的误会

儒学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不仅体现在东方,同样体现于西方。

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明,不仅是十七八世纪欧洲发展的精神支柱,而且是东方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文明基础。

928,孔子诞辰2558周年纪念日祭孔大典在山东曲阜孔庙举行。祭孔大典推荐了《论语》中精选的5句话,作为北京2008奥运迎宾语,分别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这5句话,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明对奥运精神的诠译。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儒学已经成为世界文明宝库中的精华。而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中,儒学曾起过巨大的启蒙作用,这个现象现在很少人提及。

启蒙运动的儒耶同质

著名学者郑鸣谦在《启蒙运动中的儒学镜像》一文中写道,启蒙运动中的翘楚如伏尔泰、霍尔巴赫、狄德罗等人的重要思想,很多都来自中国儒学……”1600年利玛窦来华,是中西方交流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利氏看到中国以儒立国,主张精通儒家经典是必修功课,提倡以基督教义附会儒学,创儒耶同质之说。1687年,汤若望、南怀仁、艾儒略等160多位传教士到达中国,在给中国带来全新宗教、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吸收了中国文化。1688年,路易十四特派5法兰西学士院硕学大德的传教士士到北京,开创了中法文化交流黄金30的新阶段。儒耶同质理念,促使许多传教士翻译中国的历史和哲学。1718世纪,在欧洲出版的中国作品达723种。其中,1662年郭纳爵出版的《中国科学提要》,是《论语》和《大学》合译本;1672年,殷铎泽出版《中国政治道德科学》,是《中庸》译本,15年后他又出版《中国哲人孔子》;1711年,《中国六经》以拉丁文出版,乃《四书》新译。莱布尼茨、沃尔夫等著名哲学家都曾受到此书影响。沃尔夫在哈雷大学演讲中国的实践哲学,指出中国的治国之术……超过了所有别的国家,使儒学名声大噪。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