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声义理(草稿)

  通说

 

凡点校古书、证知古义,于修身实践关系极大,应以通明“音声义理”为基本功夫。

 

由意识作用初起到人文世界化成,由身心气质修养到一时代的社会人群事功,由早期文明原典的溯源体证到现代文明推演的传承出新,“音声义理”蕴义深远广大。

 

略言所证有五:

1音声本有(成一切智),义理常在(具一切法);

2一切真实者,不离音声义理;

3音声即义理,义理即音声;

4音声可以讲求义理,义理可以通明音声;

5音声能订义理,义理能正音声。

 

或用现代语言说,“音声义理”有本体论的意义,也有认识论、方法论的意义,更是人人可以体会、体认、体证、体知的一般性生命科学原理,是一项含括和实证中国传统学问“以身体道”方式的具体简切的修养功夫;同时,在人类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提供独特价值的“文化社会观”和“道义实践观”,可以帮助补救思想和社会义理的偏失,可以帮助发挥生命和文字原初的力量,于今日读书、写文章、做人文教化的社会事业,均有极大关系。

 

   

  生命科学的解说

 

对于人的生命而言,音声有着极大的感召和唤起,最为直接、简洁,同时也是最为深沉的刻录与记忆。音声如海、音声如光,浸润和照耀人类意识活动的每一瞬息作用。音声含藏并给予人最大的心灵力量。

 

音声从呼吸开始,入于心识作用,而为声情,并于音乐;

其所提振共和者,在生理心理,其所昌明觉知者,在伦理性理;

故不独讲身心修养实践,还有社群人文教化。

 

一种音声,是一种生理状况(气血生机)和一种心灵感受(知、情、意),也反映着一个人的生命觉悟程度。(参《黄帝内经》、“六字诀”养生及“孔颜乐处”、佛家“声明”等)

 

心志明者,声气通。(参孟子“浩然之气”)

 

口、耳、心的“内循环”心识作用——言说即是听闻,听闻即是言说,我口我心,我念我闻。

又如,“上”之所以为“上”的音,“下”之所以为“下”的音,无论何种方言、语种,其实,就其音声过程中的身心体会(如声气互通)来讲,都有其不可变移、相通一致的地方。(钱穆曾在《中国史学名著》中偶有涉及)

这也正是音声义理属于“以身体道”的生命原理体现。

 

这个“音声义理”的过程,在心理发生和语言初始学习的角度讲(可以儿童为例),所提示的是“声音重复的模仿(诵读)≒身体记忆(体会、直觉)≒命名指示的认知(思维力、行动力)”三者间的关联与相互作用。

 

人类原初智慧中其实多有各种相关说明。而儒家所述说相对较为平易自然、简约实用,如《礼记·乐记》中“声→音→乐”的说明: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故形於。故生成方。之音。比音而之。及戚羽旄。

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噍以。其心感者。其聲嘽。其喜心感者。其聲發以散。其怒心感者。其粗以。其敬心感者。其直以廉。其心感者。其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於物而後

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以道其志。以和其。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禮樂刑政。其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於中。故形於成文。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其政和。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之音哀以思。其民困。音之道。政通矣。

 

  从文字来说

 

一个字,是天地人间的义理的总藏,也是演化流行的音声的含摄。

 

音声先于文字,诵读先于义理。  

音声诵读先于文字义理、含蕴义理、与义理相互印证、藏摄于义理之内。故虽时代变化而读书可以“心知其意”。

“音声义理”本身包含有身心、知行、群己、天人等方面。

 

“音声义理”,强调面对泛滥文字时的人的思想节制和心灵清醒。一个字或词,唤起的是身体记忆和早期经验,因为通过“身体的体认”而使修养实践成为“有关于个人的实践”。

文字、语言和人、人的进化是“比证而成”。

 

  人类原初智慧的记录

 

子曰诗云,如是我闻。

以“音声第一义”而成就的人类原初智慧结晶都属“名言成道”,各文化、各宗教皆如此。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成也”。名与言,道与生活世界,原初是一。上帝七日创造宇宙万物,皆“上帝说”(第一日,上帝说:要有光!便有了光)。

  在读书中的运用

 

自身明了“音声义理”,捧卷释古,或可知其一二,比如:

1圣人座下无偏折语。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多数现代人翻译两句间有“但是”,实际无有,句读确定、释义确定。

 

2道在问答,行藏相应。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由上下用语的含互相贯,知其为“民可使由之(而知之),不可使知之(而知之)”,如是而句读确定、释义确定。

 

    3可以解会古人。

         如说自己话一般,相对面目宛然。

言外之意,未答之答,一一之初及其末,历历如烛照洞观。

 

4知名。

        愈是早出,愈是包含着绝大的力量、开天辟地的力量,如“命”、“道”、“神”、“一”等等,这些既不是今日所说的名词或者概念,也无法用理智分析的方法来覆盖。或用现代语法的词性来讲,不是“名词性”的词,更像是“动词性”的词,能否从后来的“语言遮蔽”中“知名”,最见出生命体认的功夫。

 

5认得字和词。

      把握字义的精深内涵,属“精微母语”。

      如,今日“安静”一词,已经是一个意思了,但属于粗糙的一个意识,在《大学》中“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静”和“安”各是一字,各是一个意识。

 

6识文断句。

        气者——声、音、乐,理者——知、情、意,兼而有之者道德文章。

        行文知句读何处,属义明关节所在。

等等。

 

“音声义理”实为就道问学、读书为文的一种已经历代贤哲验证的“常道常法”,在今日学术泛滥,常有不知而作,且社会精神普遍茫昧时期,当是学人所特别警醒之处。

 

  从社会意识的角度看

 

民心久困,气不能伸,则行事主张渐入乖悖,而社会意识陷溺暗弱。

“音声义理”具有开启的功能,最具有现场感,入耳入心,契机契理,含括了属人世界的精神特质,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属于今日所讲的社会公众生活中的“公共价值场域”。

 

音声不孤起,义理不单行,必从时代社会的感格,必从历史发展的自然,是人心天心而导之以正,为共有之一大事因缘,或说,实际是社会公共事业。

 

“音声义理”在社会公共事业而言,讲求“语言、人和社会”的一致均衡。

在今日工具理性与消费主义的社会危机中,“音声义理”所诠释的社会公共事业属于一种生命智慧关注的社会性道义实践。

 

  “音声义理”的时代与社会价值

 

“音声义理”含括着“语言、人和社会(教化)”的一体性“道义实践”关联,并从实证的生命观照和社会观照出发,以精神事业的角度而致力解决当今人类社会的教育问题和文化问题。

 

由“音声义理”的理解,可知在重建21世纪人类精神家园的时期,有如下提示需要注意:

1起始性的工作是重建语言的秩序

2语言本身所有的社会教化功能

3原典的社会心理治疗、社会精神治疗作用

4重视民间的思想资源

5 以社会工作的办法推进人文精神和人文教化工作

6从社群生活开始培养新文化的有机体

7以“道义实践”作为所有工作的现场

 

“音声义理”的个体修养功夫,一般可从“音声诵读实践”与“公益义工实践”开始;“音声义理”的社会公共事业,一般可以从“提振正气”和“社群生活”开始,二者并须兼顾温养,使相互有益促进。

 

“道义实践”乃中国学问、中国智慧基石,诸如道德修养、生命精微体证和学问境界进步,都以“道义实践”出发而奠定。

如果不实行道义实践,不关注社群公益,没有义工体验,则不能闻道,没有学习、体证中国学问、中国智慧的前提。

 

 

1在“青年晨读”中所推荐的“音声诵读”的常规体验环节和形式

1静默—→2体操—→3通声—→4诵读……

1呼吸

2呼吸、身体和意识(形气和精神)

3元音和声气提振(“啊”、“中—正—平—大”等)

4正念读

2  诵读四简

1声音为第一义。

2正声正念,正念正声。

3诵读之功,见证体知。

4快不算本领,慢才是功夫

3  读解概要

一、先不看二手的材料 任他怎样地名家 如何地权威 直是接照圣贤本来面目 感觉自家原始衷肠着实不倒翁 一心来发露 必定务个承当契落 相见相逢

  (自注:柔肠——用无声处——囫囵混沌——愚痴一些)

 二、未曾失错相携手 肝胆昆仑真正两难得 这个目视长久不舍 相惜相念 从前多少少梦影劳碌 今日灰飞不待舞 可是缓提腿 轻落步 知否 知否 且慢慢用

  (自注:肝胆——照不待言——约摸意思——迟钝一些)

 三、心肺脾肾 骨骼头脑 端的是要好身板直 躯干稳 眉目相好挪出双脚 展放两臂 踅么着 饶一方田地 腔子里面细观瞧 整整齐齐 行行落落 一个敬字了得

  (自注:身体——全没话头——装束停当——仔细一些)

 四、勤谨供奉 庄重培养 会一时消息点拨炉火 周身血涌 跌跌撞撞摇摇晃晃 泛起沉渣无数 丝丝缕缕点点滴滴 惊动未知十方 或许那个当然 吞吐却艰难

  (自注:血脉——实不堪言——盘练一番——负担一些)

 五、该着隐忍 风不出墙 熔铸冶炼淬透柔嫩筋脉 激发由自力 不穷迭相胜 但放手 脱皮又脱骨 洗髓还洗心 最可贵 说时迟 那时快 挣口气足 不亏八辈儿孙

  (自注:心髓——涤弄新声——功夫开始——耐住一些)
 六、先发刚正 中间冲荡滞糜 铅华退去重抖擞 雀上云天自遨游 声声相扣扣连环 天籁 天籁 种种深浅 色色高下 春风尽收 眼底无余漏 而今后 知天高地厚

  (自注:胸怀——调试音响——自诚而明——勇决一些) 

 七、分而不断弹皮筋 伸缩总是自在散长也佳 凑短亦妙 高亢慨壮 雄浑天罗 连而不粘贯连珠 一般喷薄 万豆爆炒不紧 滴水穿石不慢 男儿进取 志在四方

  (自注:志气——随顺和乐——在明明德——取用一些)

 八、口脑胸腹身 一气走 通行以坐以立 以行 现得可资鉴 看观心意忘 一音响 遍演在净 在明 在觉 所成化无量 出入根底 金刚钟罩 铁布围裳 廓然略微模样

  (自注:立功——有些言语——亲民行教——厚重一些)

 九、呼吸相得书读百遍 舒手展卷其义自现声声入耳 字字贴心 会说会讲信美古人 能思能想善待来者 常救死扶伤 携挽同好 自是门庭刷洗 换尽新风貌

  (自注:立德——有个话头——立命生民——仁慈一些)

 十、猛觑着 屋瓦柳梢 东墙西墙俱皆默然 摆扑衣衫 洗足已 还至本处 至此以往 吾将有心思 意兴 情调 吾将多体力 行持 动弹 大鹏振翅与天乐 万古共长春

  (自注:立言——本分生意——立心天地——自在一些)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