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谓义工精神”征文汇编所作序

 

逄飞(2011-1-1

 

“义工”二字是一个真实的名;同时,也是一个尊贵的称呼。

当得起“义工”二字的,一定是一个真实的人,是根子里头天真未泯的人。

世上人没有谁生下来就是圣人,也没有谁生下来就是愚人,大家都是在为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做工,这是一种共同价值;这种汇聚和成就了许许多多、各种各样人的生命力量的共同价值,称为“义”,或者“道义”。

“义工”可谓是人的天命使命。

21世纪人类文明世界中,最能看出精神困境的出路,与社会生活的前途的,也就在这两个字里。

今天中国社会,尤其需要“义工”和“义工精神”:做一种能够使人和人普遍的、深刻的连接起来的工作,做一种能够“使大多数人走在一起”的工作,做一种能够动员全社会、全民族的工作。

这种努力,可以叫做“道义实践”;这种实践,也正是创造时代价值的公共事业;这个事业,有精神性的一面,也有社会性的一面,它很现实,也很高尚。

一个人能够这样的过日子、过生活,中国的老祖宗美之曰“参赞化育”。其实,人人都可以“参赞化育”。只要愿意担当道义,只要肯于艰苦劳作,人人都是一个义工!

 

第一个十年里,“义工精神”(或“道义实践”)和中国本土的文教事业、公益事业发展已经深深的融为一体,和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建立现代公民社会已经深深的融为一体。这十年扎根的工作,“义工”和“义工精神”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社会意义,人文教化工作和基层社群重建已经是不可分割。在人性的救赎已经是必须经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的时刻,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日子里,通过第二个十年、第三个十年工作,以“义工精神”为核心的“道义实践”,将对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乃至中华民族产生深远的影响。

义工精神,由许多义工的公益行动而谱写。这份源自个人身心体验的记录,纯粹、自然,有真性情,是可以分享的宝藏,在不断的结晶与提炼之后,我们将愈加看清那“通往时代必由之路”的方向。这是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一个工作。

“何谓义工精神”的征文将每年组织一次,不只一耽学堂的义工,还有其他团队的义工,也不会只限制在传统文化领域,应还有环保、扶贫、救助等等。事实上,我们的活动是面向每一个有良知的人。

感谢参与第一次征文的各位志愿者、义工朋友,我知道,每一句话后边有多少内容,你们的付出、感受和思考……

 

路是人走出来的,路伸向远方……

每一个人都是一座路标……

我们的事业刚刚开始……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