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门就把伞撑起来了,因为掉雨点儿了。快到公交车站,见车已经来了,哼!赶不上了。等了15分钟,又来车了,上车。其实雨没下起来。
进的北宫门,往上走,去的画中游,下来沿长廊走,之后到了八方亭,心想往南往右去耕织图赏荷、跳舞,被隔住了,挡的栅栏,不让过。我懒得往回走,于是出了新建宫门优哉游哉的走去海淀公园,进的西门。路上看到草里有几只蘑菇,我捡起来,再很用心的找,怎么也没有了,这几只也别要了,太少了,什么也做不成,扔了。看到一位老妇人,穿着花裙子弯腰低头的,我想到了一幅画《拾麦穗》,也是位老妇人,也穿着花裙子,裙子外边还有围裙,老妇人拾的麦穗用围裙兜着。画外的这一位老妇人在掐野菜,她告诉我那菜叫蚂蚁菜,我想蚂蚁菜肯定是小名,还得有学名,学名叫什么呢?老妇人手提着一个白色的塑料袋,装着她掐的野菜,很悠然的样子。表情和那画中的拾穗者十分的不一样。海淀公园里的人不多,草坪上一群小象,很小,我数了数23头,有的断了鼻子,有的断了尾巴。祖孙三代人在象群里玩儿,祖母压着一头,孙子推着一头在跑。草丛中散落着大而圆的石头,石头上刻着千姿百态的水字,都是名人书法,古代的现代的。我在柳树林中的长椅上坐下来,看于丹写的《女儿三岁开始了解死亡》,又看《俞敏洪捡砖头思维》作者是施伟德。《女儿三岁开始了解死亡》的作者不是于丹,我也许不会看。施伟德的文章标题中若没有俞敏洪我同样也许不会看,这也许就是名人效应吧?文章没看完,听得簌簌的雨声,很细的雨丝飘然而下,我又撑起了伞。收起了眼镜,在柳林中的石径上,伴着古筝声,听着雨声往公园外走,古筝声渐行渐远,雨声却越来越大,雨丝变成了雨帘,不是飘然而是垂下,雨下大了。
坐上公交车,到家看到地皮刚湿,家这边雨下的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