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投票结果:
总得票221 |
是的,感兴趣! |
70.0% |
156票 |
没兴趣。 |
19.0% |
44票 |
这个问题和我没关系。 |
9.0% |
21票 |
投票起止时间:2007-04-23 至2007-04-30 |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传承知识的载体,读书的益处是其它媒体不可取代的。希望晨读倡议得到中小学的响应,希望从事教育的部门的领导高度重视,在时间上、场地上、书目推荐上,给予帮助和指导。
●今看新闻,说北大清华倡议的晨读,真的挺不错的,响应号召,我也立马早起,狂读英语,享受语言的无限魅力,体验自己富有激情和磁性的声音,领略进入英语的美妙世界,呼吸美丽清晨的清新空气,足矣!每次读完书后,精神的振奋与富足,喉咙略微嘶哑但却充满了磁性,感觉真的很充实,比起懒觉而言,是有价值得多。人人都可以做到,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只要做一件事情就行了----早起晨读!
●支持晨读,但不能强迫!希望学校造就晨读的环境,这样会减少宿舍人员的矛盾。我有早起的习惯,但学校没有早自习的规矩,别人就猫在宿舍,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我一起来学习,就会招致攻击。每天要睡到八九点才让起床,人都快睡死了,心也快被累死了。
●只选有意义的读,不要走向极端。否则,又被束缚。太深的东西让专门研究它的人去学。毛主席说得好: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读经很好,关键是读什么!
●要形成一种习惯,不要变成一种时尚。
●必须把高校中的假大空课程去掉,代之以传统经典,这样可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好,当今青年,缺的就是读书,缺的就是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晨读,既可养心,又可养性,还可健体,实为中华崛起之路。
●读经可以使学生们懂得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但读经能读出文化创造精神吗?我的外甥女儿是一位在校大学生,尽管她不知道“大音希声”的语义与经典来源,我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我更看重她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读不读经不重要,早起健身与吃早饭很重要;是否知道“大音稀声”不重要,要知道感恩很重要。我们现在提倡的和谐理念、民主科学的精神,这些文化最早的源头,都在古希腊。如果要让青少年们知道文化经典的话,不能将经典分出中西两条线,而是要让人类的经典共同哺育我们的新生代,让他们认识文化中的普世价值,并培养他们文化创新的能力。我不知道那些教授是如何教导自己家里的孩子读书的,如果他们能提供一些教育自己孩子读书的个案,可能更有意义,因为教育自己孩子很容易从个案出发,而教育全中国孩子,则容易从观念出发。孔子说过,因材施教,而现在的大学教授却在提倡为观念而施教,这其中的悖论,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