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及其现代价值》讲座大纲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李景林2002410日讲于北大三教107

 

结构:一、孔孟思想的现代意义;    

 二、孔孟之道的具体问题。

1、下学而上达的道——孔子为中国文化确立的价值体现方式

2、“仁”和“中之道”——道的实现方式

3、中庸之道——时中、内外合一

4、为政之道——德治、法治统一

三、自由交流、提问

概要:一、“天下同归而殊途”,人总需要对自身的存在的基础的复归。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哲理系统深入民族意识,而今的反传统使精神产品无法切合民众的心理,并无法使之与时俱新,文化疾病的消除首先需要对民族文化根源及主流的掌握,以真切的把握,有效指导当前民众意识。

          二、1、道不在日用常行外又超越之。道在生活中一以贯之,并通过教养、修养达到与万物的沟通,使人知人心之同然,知天命,“从心所欲不逾矩”,达到整体和谐。

               2、仁需感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回到最自然、最淳朴的情感,以得物我间的通性。学习文与质的合一,体会万物本源的一体性。

            3、中庸是内在的“黄金律”,非技术性的,由内心的德性自由达到外在行为上的恰如其分。内外合一即天人合一。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德治为先,不斥法治。

 

                             (张春燕整理,熊文录入,逄飞排版)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62758604
电子邮箱:yidanxuetang@aliyun.com,yidanxuetang@163.com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54号 京ICP备12029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