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七日上午九时许,一耽学堂在清华大学游泳馆会议室举办了一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马来西亚”的讲座。此次讲座是一耽学堂“人文日新、从青年起”传统文化系列讲座清华站的第八讲,由现任马来西亚教育协会会长、马六甲文教基金会理事长———钟积成先生主讲,这也是一耽学堂小范围的一次聚会。
钟积成先生以其经历说明马来西亚华人倍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传统文化对其的影响。钟积成先生出生在马来西亚,受教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劳动人民给他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劳动人民拥有的那一颗火热诚挚的心,在钟积成先生人格成长中是位最好的老师,也或如此,钟先生幼小时就有股冲动:我长大以后要当个作家或教师,去把人间的许多稀世之宝还原其本来的面目,让人间增添多些绚丽的色彩。现在钟先生已在幼儿教育战线上走过了十六年,他将以其一生奉献在他所忠爱教育事业上。
由于马来西亚华人受到中国文化优良传统的教育,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甚至有些是文化最底层的人民大众,他们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十分的重视。所以,海外华人不论在马来西亚怎样,哪怕是在小小的村庄,他们都会办一所学校,在马来西亚现在这样的小学就有二百八十多所。这些学校都是民间各界团体、社团或者富者以及有识之士筹款而办的,华人也就是这样辛苦地在马来西亚办学。他们当时也办了二、三百所中学,但是非常可悲的是一百八十多年来,马来西亚遭受英国殖民统治,华人在办学方面受到重重的阻碍与刁难,付出了无数的血汗,从没懈怠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马来西亚建国以后,华人在推动华文教育方面仍倍受迫害,经过华人无数年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政府给予华文小学的半津贴补助,但是学校的大部分费用仍是靠民间赞助。而现如今,华人中学在马来西亚已没有30%的时间用华文来教学了,主要是以马来文和英文来教学,很多学校是在政府的软硬兼施的情况下接受改制的。但值得庆幸地是有六十多所独立学校可以以华文的方式来教学。就是在这样的经济状况与社会环境中,马来西亚华人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推动着中国传统文化前进的步伐。
钟先生一直站着给大家讲完整场讲座且激情饱满,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怎能不为之感动呢?钟先生在大江南北所到之处必进行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讲座活动,真可谓:用心良苦。
在钟先生热情洋溢的思想交流中本次活动圆满结束,也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叁加本次活动的有人民大学法学院的鲁风老师、北京大学的张翼星老师、清华大学跳水队的于芬教练以及文化界的一些朋友。该活动得到清华大学跳水队的大力支持。会前一耽学堂的总干事逄飞老师领着清华大学跳水队的小朋友们读了一段《大学》,小朋友挺认真地朗诵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仿佛从他们祈盼的眼眸中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其真正的价值所在。关爱教育事业的李泽先生还为与会的每一位小朋友赠送了《正蒙宝典》。
古人云:“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一个属于中国人文化的世纪,我们切不可抛弃传统文化,不论华人身居何处,中国传统文化永远是他们教育的方向。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所在,是世界人民文化的瑰宝。
讲座内容文字转录:
各位敬爱的朋友们:
我真的今天没想到来这里作报告。原本今天只是想到来清华大学参观我们仰慕已久的最高学府,没想到昨天被一耽(学堂)的逮住了,这里要求来给大家分享。那我就(只好)义不容辞吧,来这里跟大家谈谈心,好不好?我们就当作谈谈心。
我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和父母工作的,1992年我们第一次来大陆考察,路路续续来大陆上课或者是开会,包括这次来出席第二届经典文化导读交流会。我们马来西亚的朋友真的是看到中国大陆的朋友做事情是非常非常用心。这里允许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我曾经在80年代看过的一本书。那是日本的一位很著名的记者,他去访问当时(应该是70年代)的苏联总统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在被他访谈的过程中谈到中国人,他说中国人有个民族性是非常可怕的。那个记者就问他为什么用“可怕”这个字眼。其实我讲的“可怕”包括敬畏的成份在内,不过还是可怕,我还是用“可怕”这个字眼。那你说这个民族性是怎么一回事?中国这个民族性是别的民族没有的,而且他用的这个字眼也是其他民族从来没用过的。那个记者就很好奇的问:“那你说的这个中国人的民族性是什么?”他说:“‘一不做,二不休’。这是中国人的一个非常可怕的民族性。”
我为什么跟大家这样分享呢?这些年来我们来大陆学习,交流,真的是看到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新的一代真的是具有这样一种非常好的传统和品德。其实很多方面,大陆的朋友们常常很谦虚,常常要向海外学习,尤其向西方学习.其实中国人所固有的很多优良的传统,可能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从我们海外来看,我们常常看到,大陆在很多方面的工作都做得非常好。从我们参加这样多次的会议来看,大家所作的报告,所作的研究,所作的这些实践,其实做得非常认真。有时我们海外真的是自叹不如,真的是差很远。可是大家都是还那么虚心地向外国学习,这是我们常常看到的,看到希望。当然这样的民族性,它可以说是有好(的地方),但也可能,可以说是大好,也可能是大坏。如果我们这个民族性用在不好的地方的话,将来可能会给我们人类带来灾难也说不定。那怎么说呢?我想可能在座各位都知道,拿破仑曾经有一句所谓的名言。他说:“东方那头睡狮,千万不要让它醒来。”他说的东方那头睡狮,指的就是中国。千万不要让这头睡狮醒来,否则将会给人类带来灾祸。这些年来,就拿我1992年到大陆,到后来又陆陆续续。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进度非常的惊人,(从)全世界人们的眼光看来,中国人这些年在经济领域那种发展可以说是史无前例,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解放出来以后,这条龙的活力让全世界所的人刮目相看。但是呢,在另外一方面,我们,尤其是海外的华人,也看到其中的一面,非常令我们忧心忡忡。那就是文化这方面,就是邓小平说的,要分两步走,前面一步跑得很快,另外一步左脚似乎没有跟上。那怎么说呢?我们这么些年来大陆,真的(是)看到一些社会的乱象,看到尤其在文化这个层面,尤其改革开放过后,西方的腐朽文化涌了进来。有着五千年优良文化传统,以及经过几十年所谓教育革命的中国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为什么在这样一种腐朽文化冲击之下竟然,——在我们海外看来,——简直是,兵败如山倒?(真的是)非常严重。我们到了各地所看到的夜总会啦,卡拉OK啦,那种西方文化的泛滥,有时我们海外都没有这样严重。为什么中国,有着这样优良文化传统的国家,却发生这样的事情?从大自然来说,中国大地在这方面的破坏,
黄河断流,北京的风暴、沙(尘)暴。当时有报告总里数,沙漠已接近北京175公里;黄河断流也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大自然被破坏的事情。社会方面那种乱象,(比如)伪劣品啦,或者等等,包括简直不可理解的那种事情,都发生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我们真的觉得难以理解。所以,身为海外华人,坦白说,我们心里是非常非常担心的。我们海外华人,可以这么说,我们是海外孤儿,虽然我们都是当地国家的公民,(像)我的祖国是马来西亚,但我祖先的祖国是中国。我爸爸妈妈是从海南岛卖猪仔卖过去的,我们很多很多上一辈的人都是这样的;我们自己本身是在马来西亚出生,也是马来西亚的公民。虽然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身上留着的是炎黄子孙的血,我们的文化传统也还是中国文化。
大家都看到历史上一旦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海外华人首先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排华,等等。所以这些年来,海外华人的地位越来越高,包括我们马来西亚的华人,无可否认,中华的崛起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的命运,跟中华民族的命运,跟中国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即使我们不承认也得承认,这是活生生的事实。
我从事幼儿教育这些年来,我们买了很多大陆的书,马来西亚幼儿教育的书几乎都是中国大陆出的。因为大陆的书比香港、台湾的书便宜得很,所以我们大部分人都买这些书来看。从很多(这类)资料中,我们看到中国大陆实行了一胎制。当然有它过去的习俗,有它历史的原因,这个我们都能谅解。但是在教育,尤其是(对)新一代的(教育)问题上,我们看到很多很多的报告说,中国人都称他们的新一代为小皇帝、小太阳。看到中国人对待新一代(的教育),我们真的是非常担心。我们想,这些以他们为家庭中心的小霸王、小皇帝,将来长大了,整代人如果当政的话,可能不发展成为世界的大霸王、大皇帝吗?中国不是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其他国家都变成旁国了吗?全世界人民都要为中国服务啊。那真的是黄祸。如果这样的事情万一发生,首当其冲的受害者绝对是我们海外华人。那个时候谁来保护我们?别人会把我们当成代罪羔羊首先屠宰。我们的命运,跟中国是绝对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多年来非常关心文化(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这些年来,(通过)经典文化,台湾的王____教授倡导的经典文化教育,我们真的看到,只有文化能够救这个世界,没有别的办法能够救这个世界。而且只有经典文化,人类所共同享有的最优秀的文化遗产,只有用这个文化武装起来,我们才能够救这个世界。我记得邓小平也曾经讲过一句话:“不读(书)没文化,(是)最大的危险,最大的危机。”他说的这个不读书不是我们学校上不上那点课,而是我们全民是不是能变成学习型的人民,全民是不是都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有着很高的文化素养,这才是我们国家,这才是中华民族(可以)给世界做出的最大贡献。所以中华民族在这个世纪(可以)给世界人民做出的贡献绝对不是(成为)个经济大国,也不是个科技大国,而是全世界人民梦寐以求的、全世界人民渴望中国人民所给予的文化大国。大家都知道,五千年来中华民族拥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那是全世界(别的民族)所没有的。从四大文明的角度来说,世界三大文明都已经断了,只有中华民族文化一脉相传,从古至今,未曾断过,所以全世界人民现在都向中华民族学习。所以身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可以说是子孙吧,我们这些海外华人,当然非常渴望中华民族能够给世界人民这方面的贡献。所以在这一点呢,等一下我会进一步与大家分享我们的一些感受。那么,在这里呢,我先……今天是来到了最高学府嘛,大学的殿堂。昨天跟逄飞他们在一耽学堂,我们聊了一阵子,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我跟逄飞说,我该从哪一个切入点去谈呢?咋天我们就谈到大学生的一些情况,那么,我去了一耽学堂,我非常感动。看到新的一代,这些高等知识分子,有着一种强烈的传承文化,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我是非常感动的,看到了中国的希望,看到世界的曙光,真的我们非常感动。但是也听了,这些年来也看了,关于中国大陆的一些报道,我们也感觉到很多方面非常痛心,那么我想就从这一点切入来谈谈我自己个人的一些亲身经历和一些心路历程,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参考,或许讲起来比较亲切吧。那我就……尤其是这次来到清华大学,使我回忆起了很多童年的一些往事。那我就简单从这里切入来说明为什么最后我走向了经典教育,而且也决心把我的一生,献给经典教育。像我有这样想法的朋友很多很多,在我们马来西亚,凡是接触到经典教育的朋友、只要深入推动经典教育的朋友,无一不是下决心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经典教育。那么我从我自己的心路历程来跟大家谈谈,也许能给大家一些参考的地方,当然,讲得不对的地方或是不尽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那我就想谈一下我自己本身。我们很多海外华人,可以这么说,我们的上一代很多都是被卖猪仔过去的,都是在中国兵荒马乱、天灾人祸、无法生存(的情况下),就是这样漂洋过海过去的,身无半文,就是这样漂洋过海过去的,而且很多都是被人家骗的。卖猪仔,坐着那种小小的船,很多人已经葬身鱼腹,来到了我们马来西亚,来到了海外,就是靠着一双手,流血流汗,就这样把这么多海外的地方,这些原始的森林,建立起了今天的人间天堂。而且,我们海外华人,可以这么说,由于受到了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影响),不能否认,他们的存在始终很传统。虽然他们很多都是社会的底层,甚至可以说都是文盲,但是它这个传统对教育非常重视。所以我们海外华人不管怎样去到海外,多么辛苦,哪怕是个小小的市镇,一个小村庄,都会办学校。像我们马来西亚,到目前留下的小学有2800多所,都是由各地的民间团体、社团、会馆,或者一些富翁,或者一些有心人士,就这么筹款来办他们的(学校)。我们海外华人就是这样的辛苦,民间办学也办了很多中学。当时也办了两三百所中学,但是非常可悲的,180多年来,在英国殖民地政府统治的时候,我们华人在办学的时候受到了重重的刁难、迫害,付出了无数的血和汗的代价。3年8个月日本占领马来西亚,马来亚更不用说,凡是知识分子,特别是华侨,都把他当成抗日军,当成共产党来抓,所以我们很多大众,我们人民大众,就是这样被日本残害的,所以你到马来西亚,到处都看到有许多纪念碑,死难者同胞纪念碑。更可悲的是我们国家1957年独立,身为国家建国公民、功臣的马来西亚华人,我们在推动华文教育方面,在发展方面仍然倍受迫害,我们沦为二等公民。到今天,经过无数的斗争,我们终于争取到了我们华人小学为半津贴小学。所谓半津贴小学就是我们所有老师、校长、学校的行政费用都是由政府出的,其实就是我们80%的纳税人,其实就是我们华人出的。从这些税务中政府去承担,但是学样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靠我们民间(筹款)。到今天为止还是这样,我们要不断地去筹款。那么目前我们的中学生(中学),我们的中学在60年代被政府欺骗:你们接受我们津贴,我们会有,保证会有30%的用华文教授的时间,其他时间用马来文,因为马来文是我们的国语,用英语来教学。那么很多学校就在这种软硬兼施的情况下接受改制,今天呢我们这个学校都没有中文课,那么仅存下60所独立中学。独立中学这个字眼在全世界都是没有的,这是马来西亚的一个特产。所谓独立中学就是一分一毫都是靠民间赞助的,所以我们马来西亚华人,我们可以这么说,我们得担负两份所得税:一个是政府所得税,一个是民间的所得税。但是非常安慰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一直发展到今天高等学院(不久以后就会有大学),高等学院都是靠我们民间赞助的。而且我们有非常完整的系统,我们也有像你们这样的联考、统考,而且我们的水平是超过政府的。
我们得到400多所,全世界最著名的大学,我们的高中文凭可以直接到那些大学去读,包括清华、北京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都直接承认我们马来西亚华文中学的高中文凭。可是政府(办的学样)不可以,他们得补两年的先修班,而且只有优秀的才能进那些大学。这也就说明今后我们大家180多年来,我们的先贤(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我们今天终于抬起头了。现在政府也公开承认他们的同化政策失败了,他们今天是呼吁全民向华族学习,现在政府规定,在几年内,所有非华族学校必须规定华文为第三语文,就是第一文是马来文,国家语文,这是官方语;第二文字是英文,这是必修的,加上华文也是必修的。当然这个也和中华阶级密切相关的,我们大家都知道,他们也说,如果我们学不会华文,我们将会被历史淘汰,我们就不能在这个经济领域里面去分羹,所以他们现在也开始向中文学习。而且,我们非华族的一些有识之士目前已经有6万名非华族生,也就是其他马来同胞、印度同胞和少数民族,包括原始民族,都把孩子,有6万名学生送到了我们华校受小学教育,而我们98%的华人都会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华文小学,起码受6年的华文小学教育来传承文化。到了中学,没有这样的(华文)中学了,他们只好(把)其中一部分送到独中。但是独中是要付学费的,因为我们那边是12年义务教育,所以到了中学其它是不用付学费的,靠政府助学。但是我们的华文中学今天仍然受到人民群众的巨大肯定和支持,很多中学发展踊跃,包括我们的母校,将来不久以后会发展到一个30亩地的,21世纪的新中学。那好,这时让大家简单了解一下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的一些背景。那我现在呢,就想跟大家分享,也许从我个人走过的这样一条道路,从这样一个小小的例子中,一个个案中,来看一下我们马来西亚华人一个成长的缩影吧,可以这么说。我从小生活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我爸爸有严重的脚气病,不能做别的工作,只能做裁缝,我妈妈就陪我爸爸做裁缝,开一家小小的裁缝店。我楼上有40多位姨父,我们马来西亚有很多(所谓)公私房。因为我们本身是海南人,我家就是海南岛来的,海南(人)在马来西亚的族群里是最迟来的一个社群。怎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大部分在明朝就已经来到马来西亚,来到马来亚,那个时候是马六甲王朝,就有很多的华族到那边去谋生。那么当时呢,主要是福建省、广东省的,这些人。所以到了1927年国民党清党事件以后,(那时)海南岛是个革命根据地,“红色娘子军”就在那边。我爸爸也常常告诉我他们小时候他们也不知道怎么一回事,总之常常晚上开会,就是农民协会,——(他)还有(这么)一个印象,就是“农民协会”这个字眼。常常开会,到1927年清党事件后,开始大肆屠杀共产党。所以很多海南人,都跑到南洋来,就是夹着(行李),匆匆忙忙地,尤其是男人,都跑到南洋来。所以那个时候常常被人欺负,因为那时候国民党的势力已经在那边建立起来了。很多人都在那儿谋生,凡是好的职位,商人等等,几乎都是福建人、广东人等族群,客人主要在山里面种菜,等等。海南人是最迟来的,来到那边受到很多人欺负,所以他们不得不,——就是那个聚合论的理论,那个盐啦,面包啦,什么的,——为了生活聚合在一起,人多势众。我们海南人有个特点就是组成了很多公私房,(形成了一些)海南村,整个村子都是海南人住,有什么事情大家守望相助,这样人家就不敢欺负我们。所以我们楼上有40多位姨父,每个人付一块钱就在楼上租了一个公私房,大家打了个地铺,铺了张草席,那就是他的栖身之地,可以这么说。他睡觉的草席前面有个木橱,他所有的身家财产都在里头。就是这样的姨父。我从小就生活在那个环境里面,可以说我从小就在劳动人民中长大,劳动人民对我的影响是非常非常深的。虽然那些劳动人民没受过文化(教育),都是文盲,可是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文化的影子。我常常在他们身上看到金不换的品质。这些故事要讲就太多太多了,我就讲个小小的故事给大家听吧。我记得很清楚,那是(我)七岁的时候,那时刚刚进小学,有一天晚上大概11点多,我张开眼睛的时候竟然发现我爸爸妈妈都不在我身边,整间屋子灯火通明,我觉得很奇怪,那时已经11点半,我吓坏了,我说怎么会全家都跑到楼上去了,整个房子都空了,我当时还以为我做梦,我拼命拧耳朵,(心想)怎么会有这种事情,好像闹鬼了,怎么家里全部变空气了呢?连我哥哥也不见了,我吓坏了。我就跑出去看,看见一大堆人朝着一个方向跑,原来是发生火灾了。就(在)离开我们家100米到200米左右的一个烟草公司发生火灾,那个火从屋顶那里直烧下来。那时我也跑过去,很多人就围着,(告诉我:)“小朋友,离开,离开。”那时候还没有电话,人去通知就火车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刚好那个旁边是河边,大家拿着水桶拼命去救火。那时我看到一个情景,非常令我感动。一大堆人冲进火场去搬啊,救人啊,抱小孩啊,去搬烟草啊,——怕它蔓延到旁边去。其他人就在那两件屋子拼命泼水,希望火不要蔓延过去。当时我看到冲进火场的人都是我楼上的姨父,住在我们周边的那些三轮车夫、黄包车夫、码头工友,都是社会最低层的人,而维持秩序的人都是我们常常看到的老板、校长、文人、老师、书记。我不可理解。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难道那些冲进火场的劳动人民,他们的生命很贱吗?而那些也帮忙的,维持秩序包括照顾人家那些拿出来的财产的那些人,难道他们的生命很贵吗?所以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心中这个疑惑一直不能解。可是后来我看得很清楚,劳动人民身上就有着那金不换的品质。他们有那种奋不顾身的精神,当苦难来到的时候,真正救国的人往往就是这些人。可是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往往在那个时候把自己国家也抛掉了,当逃兵。真的我看到太多了。国家辛辛苦苦培养(的)很多人,结果连自己的祖国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还在海外。当然这一点我的意思不是完全全盘否定,我不是说很多(人)在做一些研究,他们没有条件回来,我就批评。我不是那个意思。但是我看的太多。如果我有失言的地方,请大家原谅。后来我也写过一些文章,也交给逄飞了,如果你们想看也可以到那边(看),(是)比较细致一些地写劳动人民对我当时的影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他们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受劳动人民的影响,我常常觉得在我的生活中劳动人民是我最好的老师。那时我念完(书)很辛苦,我爸爸妈妈都非常重视。怎么苦法?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大家(不论)怎么辛苦都办学,(不论)怎么辛苦都给孩子接受教育。我爸爸妈妈也觉得自己本身这么苦,在社会上被人歧视。尤其是我身为海南人。我走在路上,有时莫明其妙被人家打了一拳。“为什么你打我?到底我有什么地方冒犯你?”“因为你是海南货。”后面那句话是很难听的,怎么说呢?就是福建话的粗话,性交、强奸的意思。不知道为什么就变成海南加那句话,变成骂我的“海南货”。仅仅因为这样,有时候我就莫明其妙被人家打,被人家侮辱。后来我长大才知道,原来那个时候所谓抓共产党就叫“________”。福建话的意思就是抓海南,抓海南就是抓共产党。因为马来亚共产党在1930年成立,当时所发展的主要对象就是生活在最底层的海南人,当时马共的主要领导人都是海南人。难怪抓海南就是抓共产党。所以我身为海南人就这样常常被人欺负。就是这样的原因,我当时根本不知道,后来我长大了才知道。我常常告诉我爸爸,为什么我是海南人就要被人家欺负呢?我爸爸就说:“好好读书!”尤其是我楼上的姨父常常跟我讲:“我们大家都很穷,你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为我们穷人争一口气,长大为我们穷人出口气。”我一直记得很清楚。为什么记得很清楚?因为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写文章,老师给我们出的题目《我的家》。我在那篇文章中写道,我有两个家,一个是楼下的家,一个是楼上的家。楼下是我爸爸妈妈组成一个家,楼上是我的叔叔、伯伯、爷爷组成的家,但我最喜欢的是楼上那个家,因为它有听不完的故事,而且有一大堆很了不起的人,我们什么东西坏了他们也能修理,屋顶他们能修理,连我们收音机坏了他们也能修理,连我们的电器坏了也能修理。我爸爸都没法修理,他们什么都能修理,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他们,他们都是自学成才的。我记得他们都是我心目中的神,我非常佩服他们。在那篇文章中,我最后写了一句话:“我长大要为穷人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我为什么记得这么牢呢?因为我老师拿那篇文章来念给全班同学们听,我的脸都红了,不好意思(的)。我还很生气为什么老师把我写出来的东西念给大家听,我觉得很不好意思。可是当时为什么有这种思想?我想就是当时我生长在那样的环境中,从小就给我培养了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听了太多太多的故事,有时也老和人家谈,谈得眼泪就这么流。我尤其记得,每到新年除夕我爸爸、妈妈、哥哥都不愿意做的一件事。因为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而且我爸爸妈妈常说他们最疼我。我爸爸妈妈虽然穷,但是每到了年除夕都尽量叫我妈妈煮多一点(饭),——有时是(用)平时积累的一些钱,到了那个时候买了一些(吃的),尽可能煮多一点。就叫楼上的姨父们,有些没有出海的姨父,下来吃饭。我还记得很清楚,我很怕上楼上叫人。去了楼上就看到很多在那躺着,有的被盖过头。我开始不懂,就把他们一拉,叫:“叔叔,吃饭啦!爸爸叫你下来楼下来吃团圆饭!”一拉,(他)泪流满面,赶快把被子盖上:“等下叔叔才下去,你先下去。”尤其是在窗口那边,每年几乎都是那几个最老的老姨父,白发苍苍,坐在那里看着窗外,眼泪不断地流下来。(哽咽)我常常去摇他们:“伯父,爷爷,爸爸叫你们去吃饭。”他们头也不回:“你先下去吧,我们就来。你先下去。”在我眼中,他们是最坚强的,从没看到他们流泪。在这个时候,我就看见他们流泪。(哽咽)所以每次想起这个情景,还是历历在目。我刚才是比较激动。我常问我爸爸,为什么爷爷他们都在哭呢,他们是很坚强的。我爸爸就说:“良辰佳节倍思亲。你长大了就会明白了。”我后来长大了当然就明白了。
我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所以当时,可以讲南洋,靠我们海外东南亚华人捐款――从最大(的)百万富翁到最贫穷的打工者,(其中)不乏农民,一分一毫靠集资来办的南洋大学。南洋大学有个优良传统,可是在政府的眼中,南洋大学是共产党专权。那边有着优秀的校园文化,(在)温馨的迎新生(过程)中,新的大学生去到那边,大家都会非常(高兴),会帮助新同学,(将)新的大学生迎接走,可是马来亚的很多大学都在搞迫视,尤其我哥哥,那时跟人家借钱,借读农业大学,为了要不要读下去的问题,我跟我哥哥争论不休。我跟我哥哥说:这样的大学不读也罢!这样的大学生培养出来对我们全世界有什么好处呢?甚至我骂我哥哥,因为我哥哥……那时候我爸爸也没有文化,(他说,)天天受英文教育也是好的,好了,就这样,一个受英文教育,一个受华文教育,我哥哥去读英文学校。虽然我哥哥受英文教育,但是我哥哥仍然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的,因为他在家里坚持我爸爸的教导:再怎样艰苦,也要读一点中文。可是我哥哥到那边读书以后呢,我告诉你们,像这样的大学生,他们都迫视。怎么个迫视呢?整个礼拜的时间,那边的学生倍受虐待,吃饭的时候,他们每个人要从自己的宿舍里面爬着,像狗一样爬着,爬爬爬,爬到食堂,就坐在桌子底下吃饭,你想要什么菜,我传给你;你要喝什么水,我传给你……他们的理论是什么呢?“作为一个大学生,能屈能伸,将来才能成大业!所以这叫磨练你们!要经得起考验!逆境造人才!”讲讲(振振)有词,把筷子递到别人的裤子上。那么他们晚上看电影的时候,叫大学生绑起领带,穿着睡衣噢,听好噢――睡衣睡裤噢,那种线条睡衣睡裤噢,绑着领带,然后两个人的领带打成一个结,一对一对,就这样坐着公共汽车,包着那个bus车,载他们到戏院看半夜电影,还说有照顾你,(让你)看半夜,看半夜的情况比较少;还有拿那个牛粪,让他们把那个牛粪来抹自己的头发,美其名曰:“你怕牛粪将来怎么当农业生?怎么当农民?”我跟我哥哥说:“这样的大学生,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这样的大学生,把他们送去大学干嘛?你为什么这样迷信大学呢?”所以为了这个事情,(我们)兄弟间闹得不愉快。到后来我哥哥也看透了:“其实这些人闹完以后就跟(我们)很团结,很关心我们,我说这绝对是假的。”过了几年我哥哥的成绩很好,他们就妒忌了,常常在考试的时候就敲锣打鼓、敲桌子、敲房门去干扰他,我哥哥差一点要弄得精神分裂。后来我哥哥跟我说:“我真的觉得当年你讲的话是对的。”
好,我们再说回来。到高中毕业的时候呢,我当然想去读我梦寐以求的南洋大学,但我家里根本不可能有这个条件供我读大学。读南洋大学,经济条件不允许,我哥哥还是跟别人借钱读的大学。当时呢,我们几个同学就约好,——我们这些同学都是从小很要好的朋友,都听古典音乐,都读世界名著,都看经典影片、得奖影片,我们都是这样生活过来的,——我们这些朋友们就约好,我们当时决定去台湾去读大学。因为我们去台湾读大学只要第一趟行程300块。170块,我还记得,买船票。是坐了桶舱,不是坐在那个二等舱或者三等舱,而是载米的货舱,遇到老鼠啊蟑螂啊就在里面跑来跑去,我们就在那里铺张草席睡在那个地方。我们是这样的。170块。我还记得在船上就这样漂漂漂,漂了十天才到台湾。七天到香港,三天从香港到台湾。然后就130块钱留下来到了香港买冬装,100块钱左右,剩下30块钱左右嘛,到了那边换成台币作为生活费。然后每个月爸爸妈妈只要寄50块过去。实际上我只真正用了40块,因为我约了六个同学要帮忙其中一位同学——是我们班上最令我们亲爱的同学,因为他读医科,在台大读医学系。他要读七年,我们读四年,我们为他准备那以后三年。我们离开以后,他怎么继续读下去?因为他太穷了。我们就瞒着父母,六个人每个人拿出10块钱来省吃省用,留下60块钱给他。所以我每个月其实真正才用40块。那时候在马来亚我们如果要生活费还不止40块钱一个月,为什么我们(能)有这么便宜?因为那时候美国全力地支持台湾,为了争取台湾华人,所以一切都是免费的,都是靠美金,一切费用都是由美国承担。我们当时就这样去读下来了。这是那一年的生活,人们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我就走进了。当然我当时去第一个志愿是读哲学系,第二志愿是社会系,第三志愿是心理学系。可是我爸爸妈妈、我的老师都反对。他们的理由是“读这些系回来吃什么饭?”“你将来还要吃饭呢,你读哲学系除了当哲学教授还能吃什么饭?”他们是这么简单地理解。“读社会系,还没过人将来做什么社会工作。”“读心理学系,你做心理医生哪?马来西亚没有心理医生呢!”我就这样被他们反对,反对,到没有理由。接着没有办法了,最后从那个课程介绍里面发现到,政治大学有最好的新闻系,新闻系里面有我喜欢的哲学系、社会学系、心理学系、文学系。我一想,(原来)这么傻,就这么糊里糊涂地选了新闻系,就以第一志愿被保送到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但是在一年里面,我非常地痛苦。我说,看到大学生,用我的一句话来说,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醉生梦死”。真的,我几乎没有在他们身上看到有一丝忧国忧民的情怀。有些大学毕业生,大四的时候,他们很会跳舞,很会玩,甚至,我不敢说大多数,但是我敢说很多很多的大学生,都被____文化,尤其是黄色文化泛滥、腐蚀,甚至去嫖妓。因为台湾当时有700万妓女,他们怎么解决这几百万妓女的失业问题呢?当时还有很多妓院呢,这些妓院里面梅毒啊、花柳啊,——幸好那个时候还没有那个艾滋病,——泛滥。台湾政府就干脆实行“公娼制”,所以妓女是拿执照的,每个礼拜都要去医院检查、打针,来防止花柳、梅毒的传播。在这种情况底下,你去到台湾是不可理解的。我读了台湾一年,都不(想)要读了。一些同学说:“好,你回去劝他们不要再来了。我带你去看。”带我到那去,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人间有的事情。你们敢相信吗?整条街都是那些妓女呀,那个店里面都分成三格,有蓝色的灯光、绿色的灯光、红色的灯光,那边写着“甲级”、“乙级”、“丙级”。甲级都是很年轻的妓女,每个都穿得很肉麻的,不用说了。那不在话下。乙级的就差一点了。那丙级的都是那什么徐娘,噢,半百徐娘。非常可怕。然后路上一大堆掮客,就在那来拉你。非常可怕,我觉得不可理解。人间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啊!那真的是人肉市场。只要你去台湾随便走在哪个街道上,到处都卖Playboy、Penhouse等等这些东西。年轻人血气方刚,很多人忍受不了,因此堕落、变质。所以当时看到台湾那种情形,尤其看到台湾大学生,读书他们一流,考试一流,那都是读书死的人,读死书的人,死读书的人,都是那种类型的,很典型的那种只会读书的人。他们唯一的志向是什么呢?留美放洋,而且他们告诉我,如果他们没有这个志向,连他们的父母都会看不起他们,所以留美放洋是他们唯一的理想。我当时看到那些大学生俗不可耐,我觉得如果读完四年的大学变成这样的话简直太不好了,所以我就毅然地离开大学。
我当时是立志要从事文学工作的,成为一个作家。因为我是在文学作品的影响下,才可以说是使我有了生命的觉醒,才使我走上了为国为民的这样一个道路。所以我非常感谢文学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所以我希望我将来,我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这样的不幸,所以我希望我自己能通过文学来唤醒更多的人民,让更多的人共同努力,来达到我们共同梦寐以求的大同世界。所以我当时想,既然我的兴趣主要在文学,那我为什么还要受教育呢?因为当时我受高尔基的影响非常深,高尔基没有受过多高的教育,可是他却是个大文豪,尤其是他当年写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一直是我的最爱,所以我当时不要再读这种所谓的大学,我不要再做这样的冠冕堂皇的大学生,我要走我自己的路,要读我的大学。所以我一回到马来西亚,我哥哥那时已经毕业了,也当了家业公司的经理,经济条件挺好的,我哥哥就要说服我去南大。我连南大都不想去读,我就决心走我自己的路。我要向工农学习,我要深入民间,否则我将来写的作品可能衣服是劳动人民的衣服,可是面貌还是知识分子的面貌,我并不了解真正的(劳动人民),我并不了解生活,我怎么能写作呢?既然文学的源泉来自于生活,我应该到生活的第一线去,我就毅然地去当工人,当农民,足足当了八行,每一行都当到了…...我才转行。我回来也真的没想到我会当了小贩,当工人,或者去当农民。我们几位同学都是,其中一位还和我一样从台湾回来,我们知道,都是知识分子嘛,那我们就到农村去体验生活,去当农民。我没想到当时60年代末,马来亚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和地下组织在当时文化大革命的这种冲击之下提出,知识分子应该和工人农民相结合,所以他们就纷纷下乡去组织,很多,都去体验生活。我怎么知道这样的情形?我根本不懂。那么有一天,我们生活在__,我去书店去买书,突然我接了一个电话,我家里人打电话给我,我朋友告诉我,你不要再回来了,你的所有朋友都被抓了,说大扫荡,共产党,我就因此……我父母叫我千万不要再回来了,如果你回来的话,你也要坐牢。我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就,就这样的,从1968年到1974年6年的时间,我一直过着逃难的生活,隐名埋姓,真的是这样。而且甚至把头发留得长一点,讲话要粗一点,眼镜也不敢戴,就这样当工人,当农民,而且到尽量偏远的地方去,尽量避免碰到熟人。有一次突然在车上碰到熟人,我就突然把下巴伸出来跟他讲话,他一听,说:“你一定是钟积成。”我还不会用别的话,故意把下巴马上顶出来,使他感觉到其实不是我。到后来过十多二十年以后,他碰见我,他就骂我,他说:“我明明看见的就是你,你这个骗子,你那个下巴是临时顶出来的。”那种可悲的情况一直到1974年。因为我认识的朋友太多,包括一些作家,包括很多社会上的,包括一些企业家,像我这样的一个人也容易(和大家)打成一片。加上我真的是生活的地方太多了,接触的人太多了,包括很多大学生,所以后来在1974年,我也被捕了,我就坐了11年牢。仅仅因为我不愿意把朋友讲出来,不愿意给他所谓的口供,所以被他们严刑拷打,严刑拷打了足足23天。我昏迷了又醒来,被虐待,一直到最后我差不多精神崩溃。我就告诉他们只能拿到我的尸体,绝对不可能拿到我的口供。因为我当时想只要我讲出一个人来他们就会随便把那个人抓去,我是绝对不能讲。我觉得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是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所以当时我宁肯牺牲我自己,也决不会讲口供。但是到了我差不多精神分裂的时候,我就和他们拼了,所以我失血过多,昏迷了一个礼拜。他们从此以后不敢再拿任何口供。那我就这样被他们当成时运分子莫明其妙地就这么关了11年,我太太也被关了8年。那时候还不是我“太太”,还是我爱人。
我出来以后还是继续走我自己应该走的路。我在中学开始就觉得,人世间这么多的苦难,为什么?我一直思考,我一直想不通。我一直希望能够改变这个社会,能够多揩干一双流泪的眼睛,能够增添一份笑容,我觉得这是我的希望,但是这个希望就在于我们当代的学生。我一直想从事文学,可是后来,我看到一本书,它改变了我一生的方向。因为我很喜欢看书,我离开大学,走自学的道路到今天,还没有失学过,很多人都毕业了,我到今天还没有毕业,因为我到今天还在学习,所以从来就没有毕业过,所以我当时什么书都看。有一天,我就读了这样一本书,它的序言改变了我一生的方向,它的序言是这么说的,它说:这个世界很奇怪,每一种行业都有职前训练,你要做一个布师你要经过多年训练,对不对,你要做一个工程师你要经过数年训练,做个医生也要经过数年训练,任何行业都必须要经过职前训练,哪怕你要做一个修理车子的技工,你也要经过数年训练,也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成为修理汽车的,这个很自然。可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问题是育人,是树人的问题,孩子们一日的老师就是父母,所以做父母这个工作是最重要的工作,是我们人世间最重要的工作,可是很奇怪,这个世界很奇怪:偏偏没有人训练父母!所以做父母不用拿执照,哪怕你驾驶汽车都要考执照,可是做父母连执照都不用拿,你文凭不用拿,大家就都可以当父母。特别是一位妇女,她明天就要做母亲了,这个社会仿佛对她说:我从来没有教过你任何为人父母之道,你明天就要当妈妈了,你明天就要上任了,你好自为之吧!它的序言是这么写的,我坦白告诉大家,那晚上我简直痛哭流涕,辗转反侧,不能成眠。我为什么哭呢?我真的是非常激动,我恍然大悟,我终于看到了人世间不平的根源,就在于家不齐。家不齐国怎么能治,世界又怎么能太平呢?所以要做好这个事就要世界太平,要世界太平必须要国治,国要治就必须家要齐,这个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家庭必须要齐。所以怎么样就可以让家齐呢?这一对父母必须要懂得育儿科学,将来他才可能科学育儿,将来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一代,我们现在根本没有做到,我们糊里糊涂地在做父母,糊里糊涂就恋爱,糊里糊涂就结婚,糊里糊涂就授精,糊里糊涂就受孕,糊里糊涂就怀孕,糊里糊涂就生产,糊里糊涂生出来就哺育,糊里糊涂就教育他,然后就大糊涂生出一大堆小糊涂,世界就由这些大小糊涂来管……怎么能不乱呢?世界怎能有道呢?我真的当时,我那个晚上我真的是越想越难过,我为人类的愚蠢而难过。最重要的事情人类不做,不重要的事情做的一撂撂。我哭完之后,我觉得非常高兴,我在哭里面包括我非常高兴,非常高兴我找到我人生的方向,我下决心,那个晚上以后不再从事文学了,因为我在劳动人民中生活了这么多年,包括我在监牢里面跟这样多的劳动人民、那些英豪生活在一起,我真的没看到几个劳动人民,除了我们那些个搞革命的人不说了以外,那些热血青年不说以外,大部分的劳动人民几乎都没有读书,那就算我能够写最好的文学作品,我也最多是影响知识分子,然后间接影响他们,可是如果我能够积累一定的科学知识以便将来能去这方面的教育父母的工作的话,那么全天下的父母都是我的对象,这是最广泛的群众工作,我觉得最多共同语言的工作就是父母的教育工作,那如果我能够积累这方面的知识,我将来就能去做好对父母的教育工作,那就能为实现这个大同世界尽为一份力量,而且我可以影响更多人去从事这个父母教育工作,不是很好吗?所以我当时就下决心,从那一天开始,我就不断地看育儿教育的书,亲子教育的书,为什么当时看育儿教育的书?我当时要为了累积育儿科学知识,为了累积这个养儿育儿知识,我必须要有第一线的经验,我就必须要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我就当了儿童育儿方面的工作者。但是我是不是真能走这条路呢? 那么我先读这些书,我读了很多育儿教育的书,越读说有兴趣,连我最喜爱的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我不是不要读它们,不舍得读它们,工作之余的时间是那么那么的少,我就大量地读这些书。那么到后来,1985年,我的爱人,我们之间互相仰慕,但是我一直没有信心,因为我们看到我们的朋友,看到很多的青年,在青年时期(有)雄心壮志,到结婚以后,被生活的压力压制,什么雄心壮志都不见了。当我们要求他们对社会做出一些奋斗时,他们甚至怎么说,他们说,这十几二十年来他们常说:“等到我们像你们这样事业有成了后我们才出来。”我觉得很奇怪,难道一些搞革命的人都是已经有了几百万以后才出来搞革命的吗?什么莫名其妙的!我觉得如果这样说的人,你们怎么去理解嘛?为社会做义工,来奉献社会,等到你经济基础好的时候你才来做,到那时候你赚了多多的钱,剥削了一大堆后才来慈善,你们这样理解,(这)也叫“慈善”?__所以我常常讲,百无一用是书生,主要是骂我自己。所以我当时呢,就这样的,那我的爱人呢,当时我跟她提出这样的看法,她就只顾她自己很高兴,到幼稚园里边做,做了一点,她告诉我,幼稚园不是我们要做的,因为我们要(教授)育儿科学知识呢就不能开幼稚园,要半天的,而且它很多长假,我们要办托管手续,托管手续是休息,而且是全天性质的,这样我们就能全面了解儿童,我们要更深入的了解儿童。但是想到要办托管的时候我坦白告诉你我心里发麻,因为我没有那样艰苦奋斗的精神,你是一个拼命三郎,我真的没有你那样拼搏(的精神),想到我心里就发麻,但是别无选择,如果我们走这条路,只能办托管手续。我当时听了好感动,我非要跟她结婚不可,这就是我们的,就是这样子下决心跟她结婚。也不穿婚纱,也不穿礼服,就简简单单请朋友们过来,就这样结婚。那么,这第二个礼拜,就开始办我们的幼教中心。原本我们的想法是十年后我们才会面向社会,才会办课堂、办讲座、办幼儿教育,可是呢,不到两年,我们常常跟朋友谈论,跟他们分享幼儿教育,就会有朋友骂:你们还要等到十年啊,我们听了你的话,多么难过,多么忏悔,有些已经不准备生了,(还要)多生一个来弥补我们没有科学育儿的遗憾,有些人没有办法生的,就拼命卖来书籍来劝自己的弟弟、劝自己的妹妹,送给自己的亲威朋友,你还要等十年啊!如果你们能够现在讲,能唤醒多少父母(科学培养)下一代,不需要付出多少,甚至于不需要受到多少伤害,也能够培养出非常优秀的下一代,你于心何忍?被朋友骂,最后没办法,那我讲,那我试试吧!一讲就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欲罢不能,就这么讲了十多年到现在,足足有十六年、十七年、(至少)十五年的时间。后来也就说服了我们一个领导全国华文教育的组织。我们全国280多间华小、六十间独中,每一所学校都有董事部,包括我现在在一些中学也是当主席、董事。我们用董事会来管理学校,我们有全国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就是)各州的联合会的总会,全国华校教师联合会总会,我们简称,——如果去过马来西亚,可能听过一个字眼,叫“董教总”,你们听到这个字眼可能会奇怪,以为是某一个人姓董,其实不是,“董教总”就是董事联合会总会跟教师联合会总会的简称,“总部”的意思。这个组织呢,它有着华小发展董委会,有着独立中学发展董委会,有高等教育发展董委会,惟独没有幼儿教育发展董委会、父母教育发展董委会。所以当时我就批评这些领导。领导非常同意,就让我和我太太作为内地负责人的代表,我们两个人就这样到台湾、大陆去考察了将近九个月的时间,那也就是我92年第一次考察大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动这个父母教育,甚至办父母教育课程,将来有机会的话,我们也希望能够把这个课程带到中国大陆来,(借此)表示我们对中国大陆的感谢。这些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这方面对我们马来西亚华侨做了很大很大贡献,尤其是对我们的教育。这些年我们一直探索教育,真的是看到全世界的教育几乎都走向歧路。这些年来我们真的是看到,教育真正的宗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记得有一本书说过一句话,甚至忘了书的名字,也忘了原文怎么说的,当时我看得非常感动,就把它记下来了。后来那本书不知怎么丢掉了,花了很多年找都找不回来。那句话说,一位法国教育家说:“什么是教育?教育是哪怕你把学校所学的忘得结结巴巴,而你所受过的真正的教育的那种教育。”“把学校所学的忘得结结巴巴而受过的真正的教育”才是教育,那是什么教育呢?后来我自己在思考,我的理解、我的浅见是这样:我觉得,一个真正受过教育的人,一个受过真正教育的人,他必然了解教育的功能,他因此就在行动中体现出不断的受到教育,而且他也会不断的去教育人。我的理解,这就是受过真正教育的人。也就是孔夫子所讲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当然就学而不厌嘛,活到老学到老,对不对?学海无涯嘛。他一定会一辈子都去学习的。他越有学问就越谦虚。因为他发现这个世界的知识太多了,而且知识不断地更新,对不对?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发现,他自己个人算什么呢。他当然会越来越虚心,在知识、学问面前,他会越来越虚心。而且他既然发现学问是这么好,知识是这么重要,他自己不断地学习,他当然就会把这样的东西去跟别人分享,当然就不倦。当然就会像孔夫子做到的这样,就好像有一次人家问子路:“你的老师是怎样的人?”子路竟然答不出来。孔夫子看到子路______,就问他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