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我加入文昌祠义塾,成为一名义工。先是向彭飞老先生学习传统文化,我们这批30-40岁的人没有学习过传统文化,最多是从中学课本上一知半解地知道点。我问彭老师:“37岁学习晚不晚?”彭老师说:“不晚!我自己是61岁才学习,边学边教,你今年37岁,十年后你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老师啊!”
就是这几句语重心长的话语,久久地在我耳边回响。是啊,我有10岁的女儿,眼见她学了《弟子规》越来越懂事,越来越爱学习,我好高兴啊!想让更多的人真实受益,让更多孩子听到这课。彭老师从退休开始,2001年到现在一个人顶着家庭,社会等等压力,带领着孩子们义务教了六年国学课,当年幼儿园的孩子现今已成为品学兼优的小学生,当年的小学生也已上了初中,长成了大孩子,彭老师是增添了白发,干劲不减,她已70岁了,苦于无人助教。从2003年彭老师就有意让我加入,只因我认识不够深,直到现在,才懂得“至乐莫如教子”的道理。我利用工作之余,一般是孩子晚上入睡以后的时间,打开书本,学习《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经典。我学着用圣人的智慧来生活,于是更加理解了彭老师为什么这么执着于教孩子“正心,育德”。
2008年3月底,由于工作上的事我来到神州武术学校,在校长办公室我和王校长说完了关于孩子们上保险的事,他从书架上拿出了一本《弟子规》,一本《三字经》,说:“苏老师,这些天我看了这两本书,真好!怎么没人教这样的课呀?”我心中一喜,说:“有人教啊!”便向他介绍了彭老师和文昌祠义塾。他说:“能不能向彭老师申请在我们学校开课呀?我们这么多人去大殿上课不方便!”当天下午我就向彭老师说了这件事,彭老师很高兴地说:“行!志辉你去教!”
4月5日,星期六,在这个晴朗有温暖的下午,4点钟我准时来到武术学校,为义塾的第一个试点班上第一节《三字经》课。武校的孩子们已结束了武术训练,脸上的汗还在流着,他们已齐刷刷地站在教师门口迎接我。我说:“准备上课吧!”孩子们进入教室坐了下来。王校长先讲了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孩子们用掌声请我上课。我首先告诉大家我是文昌祠义塾的义工,有一位彭爷爷70多岁了,时刻盼望孩子们能学习传统文化,打下道德基础,长大成才成器,为祖国做出贡献。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认真地领读,孩子们大声地跟读。课上我插入了“孟母三迁”和窦禹均的“五子登科”这两个故事进而说明本性与习性的关系,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更让涿州的孩子们知道窦禹均是我们涿州人,现在涿州的“五桂街”就是纪念五子登科的历史典故,升起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下课了,我走出教室,心情无比舒畅,空气中飘来屡屡草香……今天的课没有教学大纲的框架,没有挣钱吃饭的压力,我从没有像这节课一样快乐的感受,这就是学而时习的快乐吧!我把这样的心情告诉彭老师,他说:“这是给予的快乐,在教的过程中不断进步,这叫做教学相长,你能教好孩子们啊!志辉,努力呀!”
从第二节课开始,每次我都叫他们一些学生应有的礼仪,如:鞠躬的正确姿势、站立的正确姿势、课堂上的坐姿等,并结合练武术的学生的特点,说:“站如松,不偏不倚;坐如钟,碣石不动。”并请同学来到讲台上做示范,大家都高兴地参与,做得很好。每次上课我都结合所学内容讲一个生动的故事帮孩子们理解,为此我几乎每天中午都去新华书店抄小故事,我的小本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小故事。因为我不想把道德课上成说教型的课,尽力地在讲道理的同时也让这课具有兴趣性。
备课的过程中畅游把握不准的地方,如:“三才者,天地人”,为什么人与天地并称“三才”呢?彭老师就告诉我:“天地生万物,万物之中人最灵,为万物之首,行天地之道,守万物之德,所以“天地人”在三字经中就是一个世界,古人编写《三字经》是费了心思的。”并且帮我找了一本《三字经》的注释供我学习。又如:“三纲,五常”的理解,彭老师让我参照王凤仪先生的讲解,我才真正理解了古人的关于纲常的重要作用,人们常误解“三纲”为硬性的控制,其实古人才真正讲的是和谐,是有主有次的和睦,相互尊重,并非“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的绝对高压与控制,这不正是我们现代所倡导的和谐社会吗?
7月15日,武术学校迎来了一批暑期夏令营班,全班共40名学生。王校长说夏令营班也上道德课,他们全程30天,没头没尾的怎么上《三字经》啊?怎么让他们在30天内接触祖宗教诲,并有所受益呢?同彭老师商量,他说可以制定一个短期计划,从“孝、悌”入手,让孩子懂得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懂得与人相处的基本礼节。按照这个思路,我把父母对子女的恩德讲给孩子们,教他们长辈鞠躬的正确姿势,正确的站姿、坐姿等,并且每节课都讲1-2个孝亲故事。古代的有汉文帝孝母、舜帝孝行感天、黄香扇枕温席、黄坚庭孝母,近代的有田世国捐肾救母、一女养八老的刘青枝等。孩子们爱听极了,因为他们没上过这样的课,没听过这样的故事。《三字经》,我们没课诵读一遍,读书声响彻了校园。“人之初,性本善……”汗水伴着读书声,暑假班的课结束了。在最后一节课上,我们学习了一首歌《好一个乖宝宝》,我希望孩子们成为真正的乖宝宝。孩子们还每人写一份感想,虽然有的只写了几句,但一直保存着,因为从他们的“感受”中,我看到了现代中国孩子的对真正知识的渴望。孩子们真可爱!
武术学校离城区较远,可彭老师不顾年龄大,路途远,亲自骑自行车去看望孩子们三次。可谓是爱孩子之心很切呀!武校的老师们说:“现在的孩子们可真是进步了,对人有礼貌不用说,没人随手丢垃圾了,人人都会把风吹来的垃圾拣到垃圾箱里,就这一点,哪个学校也比不上了我们!”说话时透着对孩子的满意和爱。
武术学校的课每周六上,课时40分钟,到2008年12月27日,历时25课时,讲完了《三字经》。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带领义工魏春来到学校,介绍说:“这是我们的《弟子规》老师——魏春,她也和我一样会尽力地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王校长和梁老师都说:“我们相信,文昌祠义塾的老师最有爱心和责任心了,感谢魏老师来帮助我们!”
现在,魏老师和武校的孩子们学习《弟子规》课也有半年多了,学生们很喜欢她,喜欢她的恬静、从容,也喜欢她的严厉、和善和真诚。
苏志辉
200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