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12 月21 日、22 日,值癸未年冬至之际,学堂组织三十八名青年,分两批前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的孔庙,代表三年以来关心、支持及投身学堂文化公益事业的五百余名义工和各界朋友,行祭圣贤释奠礼,以此纪念学堂的三周岁生日。
经过充分准备,12 月21 日下午2:30,“一耽学堂成立三周年孔庙祭祀”活动第一批祭拜人员18 名,于孔庙大成殿乐台外阶下肃立,由引赞引导,按照祭仪,开始盥洗,然后在肃穆庄重的大成祭孔乐章中,行祭拜礼。主祭逄飞首先行祭:上香,行三跪九叩礼,举樽,读祝文,最后酹酒,复位。随后其他参祭人员依次祭拜。整个祭拜活动历时一个小时。
祭仪结束后,全体活动人员在大成殿外合影留念,并请孔庙李所长、王副所长为大家介绍了孔庙的历史文化和景观布局。
22 日下午2:30,第二批祭拜人员11 名,按照相同的程序进行了祭拜并合影留念。此次祭拜得到了孔庙上下的充分支持和协助,使这一对学堂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得以成功举行。
三年前的12 月21 日,逄飞开始在北京六大高等院校张贴《招贤榜》,其时,萧萧寒风中,只身匹力,但以血汗的热情来投入,以文化的信念来担当,置身心于学堂的建设,置学堂于文化的复兴,很快,第一批响应者开始走向中小学校,走进学生课堂,也走向文化建设的大道漫途。
三年以来,在社会各界朋友和高校大量青年的协力同行下,学堂以“文化+公益+青年”的基本模式,拙诚笃行,在北京、河北、河南、甘肃等地区的大中小学校和社区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传习方面的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当今国力日强,经济和科技突飞猛进,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精神生活和公共关系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政府提出“以德治国”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口号,正当其时。
我们认为,公民道德建设落实的切入点和根本内容,乃是社会大众的伦常道德建设。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蕴涵的精华是为人做事,我们首先用自身来担当,来落实,来受用,再把这种受用的东西推广传播于社会,完成与大众的对接;而当社会需要这个内容并认可这种形式的时候,我们就实现了我们思考与行动的普遍意义。
本次祭祀活动中,在祭拜完毕后,所有参祭人员列队颂唱古代祭孔乐歌《宣圣颂》和学堂堂歌《行歌》,便是蕴含着这样一种继往开来的情感寄托:我们直道而行,踊跃担当,在付出之后有受用,在受用之后,还要传播,让这来
自先贤智慧的声音带着生命的活力,直达大众的心田。